「大学不能把学术权力交给期刊的编辑和审稿人。」这是北京清华大学校长邱勇最近所说的。他还说「清华学生申请学位答辩不数论文」,这段讲话获得不少大陆网友点讚,还有人表示,学生毕业导师是第一责任人。
邱勇主要针对各院校对于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必须在特定期刊发表过一定数量的论文,才能申请学位的相关规定,提出制度改革呼吁。
据北京清华大学官方微博消息,在近期的北京清华大学教职工大会,邱勇表示,学生申请学位答辩不数论文,教师参与提交学术评价申请不数论文。2020年,清华没有一位同学因为发表SCI(科学引文索引)论文数不够不能参加答辩。
此前,北京清华大学已明确将学位论文及攻读学位期间的创新成果作为学位审议的主要依据。「我们对品质的把关没有放松,反而加大了,这是改革的目的,突出品质导向,最终要形成一个优良的学术文化。」邱勇表示。
一直以来,大陆院校对于论文有诸多要求,许多硕士以及博士研究生和教师苦论文数量久矣。
在2019年以前,北京清大博士研究生毕业的论文要求是:就读理、化、生、力、材料方向的研究生,必须至少在SCI收录的期刊上发表2篇学术论文;数学、高能物理至少发表1篇;工学、医学至少在SCI/EI收录的期刊上发表2篇论文;至于硕士生,则要求至少撰写1篇达到发表要求的论文。
事实上,这还只是学校的整体要求,实际情况会根据各学院的情况,再进一步调整。
不仅北京清大,大陆已有其他大专院校开始打破这种评价标准。2020年,北京航空航太大学研究生院新制定的《研究生申请博士学位创新成果评价规定》中,关于博士学位的评价规定有了三大改革突破,其中明确规定:发表论文数量不再作为申请博士学位的限制性条件。该《规定》还规范:对于博士学位论文,建立创新成果评议、学位论文匿名评阅和答辩评定三级评价机制,同时,赋予学院更多的自主权。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