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56年来最严重旱象,经济部长王美花一句「凿井取水」吓坏全台,更被挖苦「缺电要不要钻木取火」。话说出口,同僚只好背书「厂商主动建议」,没想到遭竹科打脸,指环评不允许汲取地下水。重点不在临渴凿井,而是面对水土保育,政府记不住教训。最可怕是旱象一旦恶化,导致全球IC供应链断链,恐造成灾难性后果。
每年秋冬到隔年梅雨季,台湾遭逢旱象已成「新常态」,但台湾并不缺水,只因天候异常,大旱后伴大涝,如2015年上半年台湾乾旱,8月苏迪勒颱风却让石门水库3天泄洪逾2亿吨水,相当于整座水库的水量,让专家笑称水资源是台湾的过路财神。
但多年旱象却未带给政府教训。2005年经济部长何美玥因桃园缺水下台,请辞的还包括水利署长及台水董座。惟当年缺水非因旱象,而是颱风带来豪雨,导致集水区因过度开发引起水库水浊度飙高如泥浆,台水只能停止供水。
主管水情的经济部难辞其咎,何美玥一肩扛起,事后经济部也写检讨报告检视规画与现实的落差。但今天前瞻水环境建设投入2500亿,3年半做了什么?全台9大水库蓄水量剩1成,部长却谈「凿井取水」还辩护,几乎不见具体作为。
最近王美花提「三管齐下」,凿井取水,外加「桃竹干管」及「新竹海水淡化厂」,即便如此,1天汲取30多万吨水,又如何因应台积电北中南3厂1天逾15万吨的水需求?
台积电不仅是护国神山,还是全球IC链命脉。虽然竹科厂商买水自救,水车就要满街跑了,但政府怎能靠天吃饭?只有制定长期水土保育政策,透过跨部会合作才能毕其功。凿井取水,简直是天方夜谭。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