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内阁最喜「超前部署」这4个字,政府任何作为都要超前部署,农委会近年来对农民真是越来越款待,农产品出状况就补贴、收购,没有钱解决不了的事,但是这样对台湾农业长久发展是好吗?
农业产销失衡当然有各种因素,有些是人为的贸易因素,有些是天然灾害,甚至丰收过头都会谷贱伤农,农委会固然可主张发钱有理,但以往产销调节紧急经费可以只用到一小部分,为何政府现在动辄大手笔砸钱?
最主要原因就是农委会只在乎表面,花钱搞大内宣,组织网军1450,只看舆论风向做事,所以遇到紧急问题时就想先花钱消灾。
最近农委会为让凤梨外销澳洲,提供高额补贴运费,就是明显案例,被嘲以运费比水果还贵,欠缺经济性思维,况且凤梨4月才开始收成,真正有问题的时机是那时。但这就是农委会的思考逻辑,因为现在新闻正热,即使赔本,也硬要展现外销去澳洲的「实力」,在媒体上风光了几天,4月凤梨大出时,农委会如何搞定凤梨才是见真本事。
不过,农委会现在已建立「会给钱」,而且「很阿莎力」的形象,坊间已有人开玩笑,以投机口吻说,没事就搞个「开心」农场,反正随时都有机会能报农损,开心爽拿政府补贴,政府还会收购农产。
这样子的农委会真好做,遇到问题就大撒钱,若有人质疑,就责怪他扯台湾农业后腿、欺负台湾农民,但这是长久之计吗?农政单位无法从根源应对产销失衡,每次都用收购来解决问题,不就是个永远堵不起来的财务黑洞吗?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