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ubhouse在中国大陆受欢迎,除了马斯克的明星效应外,有网友讚扬平台的邀请制,有助于显着提升用户发言的「素质」。而用户可以自由加入不同的club(俱乐部),或自建主题聊天室,畅所欲言,更是最大的亮点。
美国之音曾报导一位在美国生活了十多年的独立电影人陆昊,于Clubhouse建立一个讨论新疆民族政策管理问题的聊天室,结果意外爆红,最高峰时甚至超过聊天室的5000人上限,有些人根本挤不进去。参与聊天者中,有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维吾尔人,他们分享自己的故事,或家人和朋友的切身遭遇。
定居芬兰的维族医生哈尔穆拉特.哈瑞得知陆昊的聊天室时,简直不敢相信,甚至怀疑可能是中国当局某种钓鱼手段。他举手发言,讲述父母在新疆的真实遭遇,以及他所知的一些令人不快的证言。「有些汉人说,我们很抱歉,在维吾尔人身上发生这么多事情,我们也是很无奈。」这令哈瑞特别激动,甚至落泪。
诸如此类敏感聊天室的运作,维持一段时间之后,2月8日傍晚,Clubhouse在中国大陆的用户突然发现他们没得聊了,许多人马上联想到平台内涉及高度敏感议题,迫使中国有关当局不得不出手。
《香港01》专栏作家赵观祺则指出,议题敏感确实是Clubhouse遭中国封锁的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对中国政府来说,这更涉及到舆论监管。在中国,私下言论无人监管,然而可影响社会导向的公共舆论依旧受到严格监控。相较于其他社交平台,Clubhouse以语音为载体的半公开互动模式,更难监管。无法被管控和监督的公共舆论,在中国至今依旧没有存在的空间。
赵观祺称,Clubhouse的特质是在公共话语空间里建构小型社会。但在贫富悬殊、地广人多的中国,Clubhouse极易成为小眾群体的半封闭媒介,成为非法传销或传教的管道。因此,就算是平台内没有触及台独、香港社会运动之类的敏感议题,这些特质也会使Clubhouse在中国难逃被封杀的命运。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