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去年年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听取脱贫攻坚的总结匯报,习近平在会上即席表示,经过八年奋斗消除的绝对贫困,已经让9,300余万人实现脱贫梦想,「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更为百年奋斗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有趣的是,持续八年推动的脱贫政策,并非全然一蹴可几;而是透过各方面的拉动,像是人才回流和扶贫项目的产业化,才能做到「稳岗就业」,并加强在资金与资产的管理效益,最终稳住农民与贫户的维生底线。会议同时指出,当前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突出,巩固脱贫攻坚任务也依然艰鉅;为了防止返贫倒退的发生,必须对脱贫人口开展监测,「及时帮扶,动态清零」。
对比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美国,先以将士解甲的就业復原,提出就学计划和转介担任政府、邮递雇员等的方式,开始对参战的东欧和亚、非移民后代,进行扫盲、脱贫。当时适巧又有军工科技的移转民用,很快带动起经济復甦和在十年之后,紧接着发生的全球大萧条。
于大萧条发生的当时,伴随贸易壁垒的扩大,导致小罗斯福总统必须大胆提出,新政(New Deal );以联邦政府的担保、就地安置和基础建设等计划,创造就业机会与经济动能。就时序而言,大陆上个世纪末所提出的「西部大开发」,当时正逢东南亚金融、披索与卢布危机和香港回归的发生;但无论在政策思辨与发展意向,以及两国主政者的出身经歷与目标追求,都很相近的。
嗣后的越战期间,美国总统詹森大胆提出《经济机会法案》,并取得授权成立办公室,专责督导全美贫穷人口的出路带领。当时的口号是要来追求大社会(Great Society ),以具体行动来对贫穷议题宣战。最主要的手法,就是徵募志愿青年团到乡下做扶贫,包括协助改善公卫知识、社区健康、住屋改良、生活品质和就学深造的大梦。
短短四年的美国扶贫计划,却在政党轮替后的尼克森总统任上,大幅缩减预算补助和转用青年人利于越南战场上。紧接着有一连串的美元与黄金脱鉤,两次石油危机,和其后美苏对抗的最高峰,雷根总统将有限的赤字预算,悉数用在扩张军备,核武导弹与太空战争的准备。
即使中国大陆没有政党轮替的预算顾虑,要做好「及时帮扶,动态清零」,即在于现地资产与贫农产业化的灵活管理。「问渠哪得清如许?」除了要有社会爱心的绵绵涓滴之外,更要有在当地发挥蓄洪调配的半亩方塘。
于这部分的参与监督与自觉意识,还缺少对当地穷困人口的赋权与能;做好人心带动与决策的透明,就是永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了。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