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持续角力的背景下,中美、中欧关系间政治、经贸的合纵连横成为各方关注焦点。王勇在「中评社」上解读中美、中欧关系时表示,未来中国和西方的意识形态衝突可能会常态化,但中美和中欧在经济上相互依赖,也不排除在气候等全球性议题合作,未来中美、中欧会形成一种非常复杂的竞争合作并存的新关系模式。

王勇指出,当前中美之间的竞争衝突也扩散到中国和西方国家,近期西方国家围绕着新疆所谓的「人权问题」进行一系列动作,实际上西方国家是在藉机炒作。拜登政府上台宣称「美国回来了」、「外交回来了」,实际上是要重新构筑一个以美国为首的国际联盟体系,对中国、俄罗斯加以制约。人权问题、新疆问题就是他们打的一张牌。

王勇认为,美国的国际联盟战略基石是意识形态,美欧在这方面较容易找到共同语言。价值观外交是民主党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主党擅长运作意识形态的外交;另一方面,美国也是利用意识形态把人权问题政治化,在国际社会中造成「中国孤立」的印象,削弱中国的价值观、国家治理体系的对外信誉。

不过,王勇强调,中美和中欧在经济上相互依赖,在这个框架下并不妨碍中美、中欧在一些务实问题上进行合作,比如一些全球性问题,特别是在气候方面。未来中美、中欧会形成一种非常复杂的竞争合作并存的新关系模式。

他还称,中美经贸关系也会发生一些变化,美国希望通过在经贸问题上对中国採取限制措施,来削弱中国发展,包括採取国际联合方式,动用盟国力量在经贸问题向中国施加压力,比如在WTO框架下,美国可针对中国的发展模式,也就是所谓国家资本主义,通过修改WTO有关标准方式,联合盟国对中国发起挑战,制约中国的产业政策。

#中美 #美国 #中国 #合作 #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