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25日发布《中国金融报告2020:新发展格局下的金融变革》报告,并展望2021年经济金融形势与相关政策。该报告预估2021年大陆GDP增速将达8%左右,呈现「前高后低」态势。值得关注的是,报告指出,中国宏观杠杆率不断提升,庞大债务规模带来沉重的利息负担。在中国债务中,公共部门的债务占比高达60%,债务「灰犀牛」风险很大程度来自公共部门。
宏观杠杆率升太快 增风险
今年大陆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将GDP增长目标定在「6%以上」,刚公布的首季GDP年增速达18.3%,不少国内外机构纷纷上调大陆今年GDP目标。社科院作为大陆国家智库,对于GDP的预测参考性颇高。报告建议,在全球主要经济体继续加大刺激力度的情况下,中国宏观调控应保持定力,避免宏观杠杆率的过快攀升和金融风险的快速积累。
该报告指出,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宏观杠杆率迅速攀升,截至2020年第3季,中国实体经济部分的债务相当于GDP的2.7倍。而宏观杠杆率攀升引发多重风险,包含地方国企信用债违约事件频发,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高,商业银行坏帐风险抬头。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晓晶表示,由于债务规模巨大,债务总额274兆左右(人民币,下同),由此带来了沉重的利息负担。他指出,债务杠杆率的攀升带来的利息负担非常高,2012年以来中国每年利息负担相当于增量GDP的1.5至2倍,估算下一步大概是2.1倍水准,超过1.4兆。
张晓晶强调,中国的债务情况和发达经济体完全不一样,中国公共部门的债务占比为60%左右,大大超过私人部门债务。而全球债务中公共部门债务可能只有30%至40%,远低于私人部门债务。「我们的债务积累模式如果不去调整的话,仍然是不断向公共部门集聚,因此允许国企或融资平台债务违约,是新发展格局下债务积累模式调整的重要方向。」
房地产连接金融、实体经济
大陆居民部门债务主要是房地产债务,报告指出,房地产将金融与实体经济紧密「连接」在一起,发挥枢纽的作用。在畅通经济循环、维护经济安全、推动经济转型方面发挥引领和支撑作用,要推动金融、房地产与实体经济均衡发展。而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必要条件之一。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