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智慧农业4.0,应运用透过Arduino与Python程式结合感测器,连结树梅派与NB-IOT,透过大数据的监测收集分析,可降低农作物损害,相对可提升农民种植收益增加,可避免耗时及人力改善分配问题。日前由国立勤益科大、中兴大学与资策会等学者专家,共同探讨以NB-IOT带物联网建构以蜂窝网路(180KHz戴宽),直接部署于GSM、UMTS或LTE网路,应用于农业智慧发展上,并透过云端及无线传输技术,以远距系统来协助监控农业种植,让农民随时得知农作物生长情况逐步迈向智慧化。
据国立勤益科大林文灿教授表示,随着科技进步时代的改变,再加上人力资源的匮乏与人力成本的提升,大数据、智慧化、无人化等技术均在现在各级产业的应用已是屡见不鲜,但对于传统产业中的农业却是异常的陌生,可说在农村基本上是看不到这些关于智慧化,或是无人化的设备。让农务轻量化,降低农民的过劳程度与解决人力资源的不足,藉由先进的技术融合传统的产业,可以让年轻人对农业不再有所排斥。以Arduino与Python程式结合感测器,连结树梅派与NBiot的运用,监控农场随时了解农场作物资讯即时处理,避免耗费时间及改善人力分配问题,降低农作物的受损及改善农作物品质。
林文灿说,1980年代高山茶种植以前,以鹿谷冻顶乌龙茶是台湾的着名茶品,茶区冻顶台地在海拔约750公尺,是为当时台湾最高的茶树生长最适宜的茶区,平均温度在摄氏15~22度之间,一般春季温度升至摄氏10度时茶芽开始萌发,在摄氏16度开始舒叶。气温会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下降,温度低的茶叶生育期较长,以高海拔春茶生育期从发芽到採收约需55天,高于低海拔45天,但是茶菁较嫩厚,茶叶内质较充实,香气滋味高、耐泡,成为品质茶叶的重要条件。
而採茶时机以东北风的冷乾风较佳(北风壬癸水)茶叶较香,南风闷热茶汤苦涩、不耐泡。
茶区管理透过NB-iot与电信业合作导入CMP平台,设置感测装置导入农业即时监测传输系统,未来结合与通讯产业合作云管端CMP平台,全面发展整套智慧农业监控系统,提升农业感测技术设备配合政策迈向国际竞争力。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