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角力战从新疆棉事件延烧到太阳能产业。美国「太阳能产业协会」(SEIA)上周公布报告,协助美国太阳能产业避开强迫新疆劳动争议的中国太阳能企业,以免日后遭到美国政府的禁令和全球消费者的抵制。影响所及,恐不利美中之间合作对抗气候变迁。
美国谘询顾问公司「地平线咨询」(Horizon Advisory)去年的报告显示,中国一些太阳能企业涉及强迫劳动,这些公司包括新疆四大多晶硅制造商:保利协鑫能源、东方希望集团、大全新能源、新特能源,以及晶科能源。
美国参议院8名共和党议员3月底提案,要求禁止美国联邦政府採购中国制造的太阳能电池板。但禁止新疆太阳能产品将对美国太阳能产业产生重大衝击,毕竟中国在太阳能的全球供应链中占主导地位,尤其是制造太阳能电池板的重要材料多晶硅。中国在全球多晶硅的市占率高达82%,其中新疆的多晶硅产能在中国总产能的占比高达45.3%。
若是全面禁止新疆的太阳能产品,势必造成美国太阳能产业成本上升,进而衝击拜登总统最近提出的大规模基建计画。拜登的减排计画包括2030年前减碳50%,2035年前实现零碳排。
美国之音引述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贸易专家赖恩施(William A. Reinsch)的话:「拜登总统很在乎人权问题,我不认为他的立场会改变,但结果就是太阳能产品会变得更贵,也延缓美国太阳能普及的速度,继而和他支持的再生能源政策衝突。」
美中在4月中发表联合声明,将致力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危机,但新疆人权问题似乎是两国在绿能领域合作上难以迴避的障碍。赖恩施认为,只要美国还在香港、台湾、新疆、西藏等人权问题上对中国施压,美中之间直接合作的可能性不大。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