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普尔全球评级1日指出,疫情大流行导致企业营运不正常、贷款和还款失真,成为银行业近年信用损失的最大来源。

然而,亚太区银行业有各国政府的庞大纾困资金注入市场,即使各国纾困措施逐步取消,平均「还款延期」部位已经降至系统贷款约5%,相较疫情大流行最严重期间低了很多,估计亚太区银行业应该能安全避免悬崖效应,不过「中疫」的信用损失,仍需要两年才能够消化。

标普全球评级信用分析师贾恩(Sharad Jain)同时检视包括台湾在内的12个亚太区大型银行系统信用损失预测指出,去年全球爆发疫情后,亚太各国透过财政、货币等多面向政策,支援企业在经济困难下暂停偿还贷款,由于政府出面,大多数国家的信贷损失远低于信评机构预期的长期平均水准。标普所指的信用损失,主要是针对预期不良贷款的备呆提拨。

其中,亚太区银行业延期还款占总贷款率,台湾为7%、韩国6%、新加坡3%,香港则是零,台湾银行业在四小龙中最高。

惠誉也指出,银行业面对疫情的极大不确定性,纾困和海外曝险,都有可能成为银行资产品质恶化的来源。

#信用损失 #延期 #银行业 #亚太区 #纾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