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在未知的世界里,人们所知有限,过去三十年不论是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2001年网路泡沫或2009年的金融海啸,每一次的转折点都没有被预测到,何以如此?因为有太多的非经济因素会影响经济,而非经济因素又难以量化成估计的参数,如此自然无法准确掌握未来经济的变化。

主计总处这次上修经济成长,和往年一样,只能循「总供需模型」五十多条方程式估计参数,然后进行预测,由于可供量化的外生变数如全球经成长、世界贸易量都创了新高,而不可量化的疫情、水情及供电吃紧又难以进入模型,因此今年经济成长预估由4.64%大幅上修至5.46%是必然是事,然而这当中自然也就隐含着预测风险。

这个风险如前所言,虽难以量化却会对来日经济带来极大影响,以此而言,民间消费是否如预测所言,能在第四季恢復?生产活动能否全然不受疫情干扰?乾旱是否得解?用电吃紧能否改善?也都会影响下半年的表现,而这些风险都难以纳入本次的预测模型。以此而言,主计总处本次的预测5.46%是乐观的数字。

经济预测自二战后由于计量方法的成熟,统计资料的完备而日趋风行,然而我们都得承认,模型所能涵盖的内容太少,上帝不可测的变化又太大,因此情势的发展是否会照着预测的剧本演出,不言可喻,明乎此,政府万万不可拿着这份预测四处吹嘘,仍宜以临深履薄的心情施政才好。

#量化 #模型 #经济预测 #经济成长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