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应气候异常,世界各国纷纷以举国之力及巨额资金推动净零碳排,根据国际再生能源总署(Inter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Agency,IEA)统计,全球若要达到净零碳排目标,到2050年将投入115兆美元发展太阳能、电动车等洁净能源,像是英国也将投资120亿英镑进行减碳。对产业来说,是挑战也是商机,提前掌握减碳的科技发展,将有助于抢攻国际绿色订单,友善地球同时还能提升市场竞争力。
现今发展新科技、新商业模式已成为国际达成2050净零排放关键作为,像是以新科技提高能源效率与扩大再生能源占比;或是发展低碳零碳技术,逐步替代现有生产消费模式。减碳所代表的不再只是增加产业成本支出,而是未来潜力无穷的市场商机。
因应净零碳排目标,不少国家在对外贸易上,陆续规划筑起碳价防线,像是欧盟2023将实施碳边境税,透过开徵碳关税来控制进口货品的碳足迹;美国也研议边境碳税,以鼓励全球採取行动对抗气候变迁,并且保护国内制造业。
另外,许多国家也正逐步落实碳交易,透过这种市场机制,将一定的碳排配额,与有排放需求的企业作交易,藉此形成减碳收益。
未明确碳定价 恐衝击经济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IMF)统计,全球超过50%的碳价制度虽低于每公吨10美元,不过如果臺湾没有明确碳定价政策,恐衝击豁免资格取得,连带影响到经济成长。
面对国际碳价防线所带来的经济压力,臺湾如何从政策、产业等不同面向实施减碳作为,可借镜国际作法,透过他山之石,帮助臺湾走向净零碳排的愿景。
日规划2050绿色成长策略
不少国家在推动净零碳排上,已有务实的做法,以邻近的日本为例,其已明定2050年将达成净零碳排目标,并针对此目标,规划「2050绿色成长策略」,条列14项重要减碳发展领域,以及相关计画作法与时程。
其中,日本把半导体资讯产业、住宅建物产业、碳回收产业、氢产业、海上风力产业、资源循环产业、以及电车蓄电池产业等,列为高发展潜力科技领域。
像是在半导体资讯产业上,日本积极推动数据中心、节能半导体科技研发;住宅建筑产业上,则专注次世代型太阳能技术推动;氢产业则投资氢还原炼铁、氢运输轮、水电解装置与发电涡轮机开发;电车蓄电池产业则积极协助汽车产业投入电动车(EV)、燃料电池车(FCV)、次世代电池等领域。日本希望透过「2050绿色成长策略」,不但完成净零碳排目标,更能够促成国际竞争力的新兴产业机会。
英减碳计画砸120亿英镑
而身为工业革命发源的地的英国,同样走在减碳的浪潮上,提出「英国绿色工业革命十项计画」,把净零碳排当成是创新经济的机会,并依照此计画内容,启动120亿英镑的投资,预估将可创造25万个就业机会。
该计画涵盖零碳排车辆、碳补存再利用、先进离岸风力、低碳氢能、绿色运输、绿色融资与创新、绿色建筑、环境保护、零排放航空海运、先进核能等领域。
其中,在零碳排车辆计画上,英国预计至2026年投资30亿元英镑,加速车辆全面电动化,目标在2030年创造4万个就业机会;再生能源发展部分,英国与日本同样将离岸风电列为重点再生能源来源,至2030年将投入约200亿元英镑,创造6万个就业机会;另外在低碳氢能计画部分,英国看好氢能未来性,至2030年将投资约40亿元英镑,可望于2050年创造10万个工作机会。
除了从交通、电力着手,英国为了鼓励减碳相关产业能够欣欣向荣,透过绿色融资与创新计画,规划在政府部门投资10亿元英镑、私部门投资最高25亿元英镑,期盼带动跨部门减碳绩效提升,并目标于2030年创造数十万个多元工作机会。
国际上积极推动减碳的国家,几乎都是臺湾重要的贸易国,想要爱护地球,同时抢攻新的市场商机,就必须加速净零碳排的脚步,带动产业绿色数位转型。
英国、日本等其他国家,从政策、法规、技术、电力等不同面向推动减碳的作法,值得臺湾学习借镜,臺湾可从中吸取经验,打造最符合永续发展的气候治理路径,并携手产官学研共同朝2050年净零碳排目标迈进。(本文作者为工研院副院长暨净零永续策略办公室主任彭裕民)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