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根据最新经济思维显示,政府大举借债,有助刺激全球经济成长,不过经济学家警告,一旦该理论证实有误,债务高筑的各国政府最后只能藉由升息、调高税率或甚至是倒债方式来解决。
一方面全球政府正面临鉅额债务,但另一方面市场并不引以为忧,这两种情况并存是前所未有。例如美国预算赤字将连续第二年达到3兆美元。虽然如此,美国10年期公债殖利率却仅在1.33%低点。
日本央行债务也将超过1,000兆日圆,约等于10兆美元。即使公共债务总额已是国内生产毛额(GDP)的250%,日本政府每年支付的利息,却不超过1980年代中期,当时公共债务约为GDP的三分之二。即使是部分开发中国家,像是印度,也不断提高政府借债金额,但市场却不因此而感到担忧。
过去曾在S&P Global信贷评级机构担任首席经济学家、目前是哈佛甘迺迪学院资深研究员的席尔德(Paul Sheard)认为,世界正在改变,知识框架也不断演化,让债务已成为微不足道的问题。
新的经济思维鼓励政府大举借贷,并表示过去秉持谨慎财政政策的观念已无法适用于现代。该思维认为全球化、人口老化与中国崛起,已创造出储蓄充沛的世界。
这些储蓄有一部分用来买进已开发国家发行的公债,以在不确定性环境中进行避险,在该情况下投资者并不在意回报率有多低。
不过前英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成员的顾哈特(Charles Goodhart)警告,该情况不会持续永久,随着各国老年人口花掉更多储蓄,人口结构翻转恐将带动通膨卷土重来。假若演变至此,已开发国家势必要藉由升息来对抗通膨。此外,为减轻债务负担,他们还将被迫作出更痛苦选择,就是增加税收和削减开支。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