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奥开幕,在42座场馆中有34座是老建筑的再利用;2024奥运主办城市巴黎也承诺,其中95%的场馆将是现存或临时建筑。老建筑的改建利用如何保存文化歷史记忆又发挥当代实用价值,国家摄影文化中心台北馆的古蹟建筑,便是独特案例。
参与了国家摄影文化中心台北馆修復计画的台北科技大学建筑系副教授张崑振,透过Podcast频道「建筑+」分享指出,此建筑为因应不同时代的使用需求,从1937年落成时的「大阪商船株式会社台北支店」,到二战后台湾航业有限公司和台湾省公路局均曾设址于此,进行过大幅度的主体改造修建。
张崑振指出,在生活经验中,一栋建筑依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经过大幅改变外貌的状况并不罕见。当时公路局进驻台北支店后,为了庞大的人员而另建一个较高楼层的建物,也使得原本的古蹟建物成为附属而在立面上有过大幅度调整,但内部的隔间、木窗、旋转楼梯等「保留比例其实蛮高」也成为此处被顺利指定为古蹟的重要原因。
张崑振也指出,修復的过程中最具有挑战性的便是回復原已完全被拆除的塔楼,幸运的是塔楼留有建筑起造时局部的施工图和图说,「而且局部仍留有痕迹,足以支撑我们做回復的依据」使得重建得已顺利完成。他也指出,此建筑保有当时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立面外观装饰风格也别具特色「磁砖、洗石子等,很多细部值得看。」
修復后的台北支店,依其量体、隔局,如今规画为国家摄影文化中心台北馆,是古蹟再利用的成功案例,张崑振也表示,即便是经过修建,只要能标示、说明哪些部分是重建,就没有真、假古蹟的问题。尤其该建筑骑楼可见的早期地砖,天花板隐藏的冷暖气管线等,都可遥想当年建造时「是很先进的建物」。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