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苗施打率的提升,有越来越多民眾关心自己在接种前后的状况,医师建议,疫苗接种多少都会有不良反应,接种前可先谘询医师并监测自己的健康,但也建议,接种后多喝水,但避免服用大量退烧止痛药,免得造成肝肾额外负担。

慢性病患 风险较高

三军总医院家庭暨社区医学部主治医师谢嘉娟表示,疫情下很多慢性病患者比较没有控制好病情,这时接种会有较高的风险,假如长期有在用药或追踪的项目,都要请医师再评估,家里若是有血压机或血氧机,也能善加利用来监测自己的健康。

充分休息 莫趴趴走

谢嘉娟提醒,接种疫苗前一天应避免熬夜,熬夜会让隔天体温稍微异常,免疫力和身体状态也会不佳,加上打完疫苗后也可能嗜睡,这会导致疫苗不良反应无法准确判断,假如会晕针也不要在空腹或低血糖下接种,接种完也需要在现场观察15-30分钟,千万不要打完疫苗就趴趴走。

此外,如果本身有癫痫及严重心律不整病史,因为对热很敏感,在医师评估下可提早预防性的服用退烧药,但不建议一般民眾还没发烧就常规性服用退烧止痛药,否则会增加肝臟肾臟的负担。

过敏体质 不可轻忽

谢嘉娟表示,每个接种都可能有不良反应,例如有些人在做电脑断层或核磁共振时,为了让影像更明显,点滴会先加入显影剂,即聚乙二醇(PEG),但有些人却对显影剂有严重过敏反应,这部分一定要先和医师沟通,因为莫德纳疫苗中就含有PEG成分,针对这部分的民眾就会推荐施打AZ疫苗。

最后提醒,若有出国计画,有些国家接受我们的黄色COVID-19疫苗接种纪录卡,但有些国家会要求施打疫苗的批号及诊断证明,这时就要回到医院的旅游医学门诊,或是家庭医学科门诊开立英文诊断证明书。

#监测 #疫苗 #退烧 #止痛药 #熬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