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东京奥运在疫情中展开,中华队在场上有卓越表现,选手拚战的精神让人感动,尤其获颁金牌时听到久违的国旗歌,兴奋之余还夹杂着些许伤感。
这次东奥原本应在去年举办,因受新冠肺炎大流行影响而推迟至今。日本多数民眾质疑,冒公共健康风险和耗费鉅资办这项体育盛会是否值得。菅义伟内阁为此承受国内很大的压力,但最后还是力排眾议,决定在今年按计画进行。主办奥运有的是为了商业利益,有的是为了对外宣传,日本又为了什么?原因应如墨尔本大学教授安德森接受BBC访问时所说:「日本已经歷了长久的经济停滞,也经过福岛的海啸和核灾难,所以奥运会将是日本重新振作的象徵。」菅义伟则极力想要证明,他的政府已做好万全准备,有能力应付各种挑战。
根据《奥林匹克宪章》,奥林匹克精神指的是「相互瞭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但事实证明,「奥运圣火不敌政治之火」。翻开现代奥运的一页歷史,这项全球最受关注的体育活动,经常会受到政治因素的干扰。奥运曾因两次世界大战被迫取消,主办国也曾因政治分歧,遭到敌对国家的杯葛。有人说「参与比取胜更重要」,但在奥运场上,奖牌往往被视为综合国力的展现,运动竞赛隐含了大国之间的政治角力。
我们的选手不能在奥运会使用自己的国旗、国号,得奖时不能演奏自己的国歌,就是受到国际政治现实的影响。儘管如此,我们并没有放弃任何参与国际运动比赛的机会。3年前台湾有人搞东奥「正名」公投,幸好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试问,如果这个主意没有遭到否决,在对岸全力杯葛下,今天中华健儿还能在奥运大放异彩?据说,推动「正名」那批人还想卷土重来,真不知道其居心为何。难道要让台湾成为井底之蛙?要剥夺台湾人走向世界的权利?
台湾在这届奥运交出漂亮的成绩单,选手得到的每一个奖牌,都是由无数的血汗铸成,背后隐含许多奋发图强的感人故事。如果这些故事没有遭到别有用心者的扭曲,就会点滴累积成为台湾的软实力。像是获得羽球双打冠军的李洋和王齐麟,其谈吐和素养不输球技,赛后接受记者访问时说:「我们从不把自己看作是赢家,我们认为自己是挑战者。」「我们不认为击败了自己的偶像,而是从他们身上学习到很多。」这些话出自我们年轻选手的口中,听了让人感到欣慰和骄傲,具有相当启发性的教育作用。
不可否认,在东奥进行过程中,两岸网军都有少数好战分子唯恐天下不乱,藉机炒作选手的认同问题,部分媒体也随着这股杂音乱舞;但身为两岸关系的研究者,我对于台海形势处在如此剑拔弩张的状态下,两地选手还能在运动场上进行「和平竞赛」,尤感难能可贵。两岸选手不分胜败,赛后握手言欢的那一刻,足以让那些坚持「意识形态挂帅」的政客们感到无地自容。我认为两岸都应正向看待双方的人际互动,尤其是两岸的青年交流。(作者为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荣誉教授)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