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市政府催生赤崁文化园区,并于2016年核定「赤崁曙光」计画,拟拆除赤崁楼围墙、设置下沉式博物馆,赤崁楼前9座赑屃也移到地下典藏等,惟随着原规画地下停车场处出土大量遗构,现已决议「原地最大化保留」,取消让遗构重先天日,9座赑屃续留原地,地方唏嘘「5年过去,结果回到原点。」
国定古蹟赤崁楼位居旧府城歷史核心区,当初核定赤崁文化园区再造歷史现场,以赤崁楼为中心,周边将设都市广场、遗址展览场、赤崁博物馆、旅客服务中心及增设地下停车场,加上改建后成功国小作为文化歷史教育特色环境;计画也涵盖卸除围墙、地下遗构展示,让人走进赤崁楼看到「歷史」就在眼前。
整起工程从2018年施工,原预计今年8月完工,但施工过程却因大量遗构不断出土而停工,一再延宕,经古蹟审议委员现勘审查后,决定做「最大量化的保存」,移除不具保存价值的遗构,具保存价值的则以回填方式因应,文化局近期也将变更设计。
「米街人文会社」召集人陈宏斌说,原本相当期待赤崁文化园区曙光到来,未料,出土遗构将回填,也让下沉式博物馆等计画都胎死腹中。他说,国外不乏将遗构与现代建物新旧融合,相互辉映,而不只有回填一途。
面对外界质疑花那么多时间挖掘,最后却看不见,相当可惜,台南市政府文化局长叶泽山说,当初希望朝地下施作下沉式博物馆,但目前採取回填遗构,也是专家学者们共识,近期因豪雨不断,担心冲刷使得这些遗构崩毁,先堆置软舖面、沙包覆土,予以保护。
他说,当地出土遗构包括房屋基础、沟渠及生活器物等,年代涵盖清代晚期以前、日据时期及二战时期,审议委员为了有无保存价值也多所激辩,最后决议回填遗构。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