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委员会海洋保育署携手在地团队嘉义县生态保育协会,长期致力于收容照顾成鲎,近日传来成功孵化出3只鲎宝宝的好消息,创下当地首次成功孵化小鲎的纪录。海洋保育署副署长吴龙静说,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孵化技术还有待提升。
为了保育鲎,海保署在全台各地发起「海洋保育在地守护计画」,共有38个在地团体共同参与。该协会今年在嘉义培训了20名具备鲎生态、环境知识的志工,并投入照顾收容成鲎的工作,包含鲎池的水质监测、投喂食物及生物观察等都是志工日常。
从今年6月至今,鲎池里陆陆续续有卵静置在砂上,2对鲎前后已产下近2万多颗的卵。「看到小小鲎孵化的那一刻,我们真的很开心!」、「我从牠们排卵就开始观察,到胚胎渐渐形成,最后鲎宝宝孵化泳动的那一刻,真的是前所未见!」长期协助鲎收容照顾工作的志工林玲兰表示,他们将小鲎孵化的消息发到志工群组,大家都很开心。
嘉义生态保育协会总干事苏银添表示,嘉义的好美寮溼地自2003年至今皆有发现稚鲎踪迹的纪录,该地是鲎的栖地,小鲎育成非常艰辛,该协会曾经接收过金门水试所的鲎苗,与中研院共同研究养育,不过,都在生长至成鲎前就死亡了。这次的小鲎出生,除了战战兢兢的养育照料,并观察其他鲎卵的孵化状况之外,也反映了原生栖地的重要性。
吴龙静说,在孵化过程中得注意环境的溼度与温度,以及是否受到霉菌感染,在克服这些技术与设备之后,相信未来会培育出更多的鲎宝宝。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