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军决定撤离、神学士快速拿下阿富汗政权后,政府军全面溃败、人民疯狂逃离首都喀布尔、美国直升机在大使馆楼顶盘旋忙着撤侨等影像出现在世人眼前时,台湾媒体出现一股美国是否可靠、我们是否会是下一个阿富汗的讨论。
这个问题事实上相当复杂,有许多必须考虑的因素,我想分享两个学术生涯的经验来回答这个问题。
作为国际关系研究单位的成员,我们不时举办有关美中台三角关系的国际会议,前战略暨国际安全中心(CSIS)研究员、现为美国的德国马歇尔基金会(GMF)亚洲项目主任葛来仪(Bonnie Glaser),就是我们单位的常客。有一次她带领一团年轻美国研究生来台访问时,请我对这些青年上一堂课。
当时台湾刚好在讨论徵兵制和募兵制的议题,因此她代表团队提出一个非常简单但又很难回答的问题:如果台湾人自己不想当兵、不想捍卫自己的国家,为何会天真地认为若台海发生军事衝突,美国人一定会来协防台湾?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採取徵兵制,至少还代表政府对国防安全的承诺不是说说而已;如果我们採取募兵制,年轻人有强烈的爱国心,愿意积极加入国军,一旦台湾遭到来自对岸的武力攻击,那些想要支持台湾的美国政治人物及政府领导人至少还能尝试说服美国民眾,美国之所以出兵乃是勇敢的台湾人真的很努力想要捍卫自己,但因两岸军力失衡,所以必须派出美军协防。
然而,以当时和目前我国年轻人从军的意愿来看,还真的很难说服美国民眾支持军事介入台湾,更何况台美之间并没有盟约的关系,缺乏集体安全的义务。
另外,在一次国际研讨会中,一位来自华府智库、同时在国防工业兼职的研究人员,提出台湾应当採购的武器清单。参与讨论的我方研究人员对其中一个项目的效能提出质疑,认为并不符合当时的国防需求。
显然,这位军火掮客很想促销这一项武器,因此认为美国若希望台湾购买,我们就应当接受,同时他还说了一句在20年后我仍不会忘记的名言:「我们美国人就像上帝、像天,天助自助者。」
这次阿富汗战事的急转直下,美国外交人员和军队的仓促撤离,一些画面和当年越战美国离开西贡时相比,真让人觉得今夕何夕。尼克森接替詹森担任美国总统后,于1969年11月在关岛发表谈话,提出随后被称为「尼克森主义」的「越战越南化」思维。显然,美国在离开阿富汗前同样希望看到「阿富汗安全阿富汗化」,就是训练当地的部队,教他们如何使用美国提供的武器军备,为捍卫自己的国家而战。当阿富汗政府军几乎是不战而降、全面崩溃时,拜登在公开谈话中表示:「我们给了他们所有应有的机会来决定自己的未来,但我们无法提供他们的,乃是为未来而战的意志。」
台湾确实与阿富汗不同,但若我们的年轻人不愿投入军旅,政府为了选票讨好他们而放弃徵兵制,儘管我完全无法接受前述美国研究人员那种趾高气扬的态度和说词,但也同意葛来仪的讲法,为何我们天真地将台海若发生军事衝突,美国一定会协防台湾的可能,视为当然。老美像天,他们既然说「天助自助者」,我们还是得靠自己,撑得愈久,美军或许还有可能介入,否则根本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白宫国家安全顾问苏利文在记者会中强调,美国对台湾及以色列的安全承诺不会改变。但我们不要忘记以色列是採徵兵制,18岁以上的男性与女性有当兵的义务,前者两年半,后者两年。那些认为美国对两盟友的承诺相同者,先确定我们年轻人至少两年的兵役要服满服好。(作者为国立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员)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