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我,为什么会决定秘密筹备圆山组党?」被老党外视为「民进党助产士」的游锡堃说,回顾35年前的初衷,「我想,是宜兰精神赋予我的使命感。」

在民进党创党前夕,秘密筹备「圆山组党」计画的「一九八六党外选举后援会」,召集人就是游锡堃;在组党当天,他担任会议主席主导了会议节奏,让「党外选举后援会」的会员大会顺势走完组党程序。

回顾开会前一天,游锡堃说,为了保密,他连对太太、家人都不敢提起这件事,行动前还把妻儿接到台北的省议员会馆同住,一家四口挤在两张单人床,只因为「万一明天国民党抓人,至少还有机会向家人说再见。」

游锡堃表示,他的故乡宜兰一向具有反对运动的政治传统。他从政之初,在国民党威权体制下,对家乡先辈蒋渭水生平所知有限,只知这个人曾经创立「臺湾民眾党」,但因为他是继郭雨新、林义雄之后的宜兰党外第三棒省议员,对郭、林两位的事蹟则知之甚详。

游锡堃说,第一棒郭雨新于1960年在省议员任内参与雷震组党,第二棒林义雄于1979年在省议员任内参与美丽岛政团,他们毕生献身民主,积极推动组党,是他景仰、学习的典范。身为第三棒的他,在省议员任内一直寻找参与组党的机会,并始终坚持一个信念:若有机会参与筹组新政党,即使因失败而失去自由或生命,亦将引为毕生的光荣。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游锡堃说,民进党的诞生,是无数人辛苦奋斗、牺牲奉献、用自由与生命换来的。

圆山组党是经过公政会、编联会论述、倡议、推动多年,及「一九八六党外选举后援会」事前妥为规画并出其不意,绝非临时起意,也不是蒋经国主导或默许的。

回忆35年前民进党的创党歷程,游锡堃说,身为「一九八六党外选举后援会」召集人,是法律上的实际负责人,是当天的大会主席,在会中讨论组党时,以大会主席授权终身职立委来主持会议,如果组党失败,责任仍是逃避不了的。之所以选择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纯粹因为这是任何一个台湾人的歷史责任,「天地厚我,夙愿得偿。」

#省议员 #游锡 #圆山 #机会 #党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