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月前,台湾仍缺水限水,但8月上旬中南部发生多处淹水。专家昨在一场水患检讨会议中以高雄为例,批评主政者在爱河、前镇河整治过于偏重亲水绿美化表面功夫,忽视防洪排水基本功,是洪灾发生原因;高市府则严正驳斥,强调均依照中央核定的治水对策,且歷次豪大雨也证实治水有成。
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举办「气候变迁水患成灾 前瞻打水漂?」座谈会,前内政部长、台大土木工程系教授李鸿源表示,我们永远都太相信工程手段,但以这次强调智慧城市的郑州发生水患,整个建设网路都停摆,得用非工程手段解决,即显示极端气候下要改变思维,政府内部要进行跨领域对话。
国政基金会经济财政组召集人胡祖嘉批评,前瞻计画8000多亿,水环境就花2000多亿,但2年多来,水的问题没解决,防洪治水都有大问题。
中华民国水利技师公会全国联合会理事长陈赐贤则是点出,河川亲水绿美化景观固然重要,但应该回归河川自然方式,而不是像爱河用「锯箭方式」直接截流,造成海水入侵。
此外,对于旱涝相交现象,专家们有志一同呼吁政府要进行跨领域对话,不能只交由工程技术解决。
针对被指「偏重亲水景观轻忽排水」,高市水利局昨严正驳斥表示,高雄相关治水工程均以中央核定综合治水对策办理各项排水整治,包括河道疏浚、拓宽、增设滞洪池等,目前各项工程皆已陆续改善,歷次豪大雨期间也确实发挥极大功效。
高市水利局以凤山溪为例,上游已设置2座滞洪池,完工后已有效改善淹水问题;另爱河整治,规画中上游设置滞洪池、瓶颈段桥梁改建,并利用两侧公园用地局部拓宽创造微滞洪空间,可助爱河周边沿线强降雨时快速排水及减少淹水面积;后劲溪也针对瓶颈段陆续拓宽,增加通洪断面。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