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八二三炮战」以后,两岸关系纵使有起伏,台海已经63年没有战争。由于两岸无战事,而有台湾在上个世纪的经济建设与民主发展,攒下至今仍在花用的老本。如何守住台海和平,为几个世代立下基础,则是当今各界菁英无可旁贷之责。
美国基于私利,对中华民国既有义助,亦有断离,双方恩怨交错,国人爱恨兼有。然在政府迁台后,适时的美援,以及与我断交后持续的军售,即使不算济弱扶倾,也有稳住台湾生存之贡献,很难抹煞勾销。
从大使馆到AIT,从美军协防司令部到安全援助合作,美国在台70年所下的功夫不浅,对台政经军事状况「了解」之深,令人不只惊讶。自蒋中正总统至今,台湾从没有不「重视」台美关系的领袖。「对岸讨厌的候选人,未必会落选,美国不喜欢的候选人,要当选却很难」,这句描述虽尚无科学证据,却有如总统选举时的选民集体潜意识。
虽然「亲美」在台湾可算是朝野共识,歷任总统、执政党以及负责对美工作的官员对于美国「从实力地位出发」的交涉态度,「教师爷」般颐指气使的脸色,都印象深刻,只是本于生存与战略利害,「不吃这一套」只能握拳暗想,却没法说出口。
长期以来,美国以超强之国际地位,在两岸之间即使并非「仲裁者」,却有「平衡者」之角色。然而在过去10余年,中国大陆的实力跃升,美国逐渐转向亚洲,以致今日长期争霸之局面。美国或自认为「善霸」,但在「公亲变事主」后,从贸易到军事,从科技到产业,印太各国被迫选边,却难符合本国最佳利益。
所幸台湾不是香港。在「一国两制」下,香港只能管理经贸与地方治理,对外和防卫事务无权置喙,概由中央统筹。台湾不是任何一国的「特别行政区」,虽亦有选边之压力,在外交、国防及两岸政策上,应当不至于听命或让渡予外人代筹。
台海和平是国际与区域议题,更是两岸议题。台湾问题国际化,固有可能建构台海安全之护栏,却亦可能稀释我国对命运前途及台海和平的自主权。如今国际普遍传载「台海是地表最危之地」的讲法,无论其逻辑或图谋为何,实不能轻视姑且。于台湾而言,战争与和平已非好莱坞之电影情节,却是两岸之严肃课题。
美国欧巴马总统倡言自中东撤军而当选,川普总统自豪未发动海外战争,拜登总统断然舍弃阿富汗战场,可能比「美军必来相救」的国内高民调比例,更值得朝野全民深思。
台海和平仅押宝在台美关系之紧密,本非易事,代价不菲亦不踏实。任凭两岸关系断线交恶,就是对未来世代最不公义的偷懒。(作者为中华战略暨兵棋研究协会理事长)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