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长林智坚抛出新竹县市合併升格为直辖市,也获得新竹县长杨文科的支持。若此议最终获得实现,北台湾从新北、台北、桃园到「竹堑」,一路下来都将属于「都会区」的直辖市,且「大新竹」还将成为直辖市中人口密度最低者。林智坚还强调,新竹县市合併升格可继续扮演守护台湾的关键角色,而所谓的「守护台湾」无非是指新竹科学园区。不过,新竹科学园区还包括苗栗竹南园区和铜锣园区,是否也应一併重画合併呢?
民国71年原属县辖市的新竹市及香山乡合併,从新竹县画出升格为省辖市,该区域人口密集和达到一定人数,当是升格的主要条件。若依现行《地方制度法》第4条第3项之规定,设立与县同级的「市」至少人口需达50万人,但新竹市目前人口仅有45万多人。换言之,用得以设「市」的法定最新标准来看,新竹市本已不够格,若再併回原非都会区的新竹县,难道会产生「负负得正」的效果,因而就具有了直辖市的条件?
《地制法》第4条第1项规定「人口聚居达125万人以上,且在政治、经济、文化及都会区域发展上,有特殊需要之地区得设直辖市」,即人口聚居达125万时,只是可设直辖市须具备的条件之一。因此,同条文第2项则规定「县人口聚居达200万人以上,未改制为直辖市前」,于若干制度上得准用直辖市的规定。
然而,民进党立院大老柯建铭是林智坚的「政治师父」,又是新竹市地方派系的要角,他声称修改《地制法》第4条第1项的人数规定既不困难与复杂,且还可赶上2022年的地方「九合一大选」。而蔡英文日前以党主席身分也表示,乐见此议题的讨论。可以想见,这项并非出自于政府主管机关的政策倡议,应是民进党内派系即兴式的发动,其为了选举布局的成分自要高于地方自治的发展。
事实上,彰化县近10多年来的人口数都超过了125万,若仅以此为标准,早已可升格为直辖市。不仅如此,彰化县的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173人,比高雄市和台南市还高,也更具有都会区域发展的条件。都会区域发展与人口密度相关,且为设立直辖市的必要条件之一,但过去县市合併升格却未重视此一条件。
目前新竹市的人口密度约为每平方公里4348人,仅次于台北市和嘉义市。若新竹县、市合併成为直辖市,人口密度仅约为每平方公里670人,不仅低于高雄市的933人和台南市的853人,也低于金门的922人和澎湖的833人。另如嘉义市人口密度达每平方公里约4410人,若与嘉义县合併后就降为438人,这是因为嘉义县不适合人居的高山地区较多,自也不易发展成为都会区。
倡议新竹县市合併成直辖市,让我们关注到《地制法》第3条及第5条中明定「地方画分为省、直辖市」、「省画分为县、市」及「省设省政府、省谘议会」,但现在还有台湾省吗?民进党要违法蛮干并不难,但此种派系利益的即兴式提议,恐怕将引发党内派系力量的制衡。(作者为民主文教基金会董事长)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