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茶商「静和堂」负责人梁明宗进口市价超过3000万元的「大益」普洱茶饼,结果全是廉价仿冒品,遭大益控告违反商标法。士林地检署认为,梁可能因专业不足,欠缺品茗判断真假茶的能力,处分不起诉。大益的律师陈振礼表示,梁不是第一次进口假茶,却能以同样理由脱罪,忧心台湾成为仿冒品天堂。
「静和堂」2005年成立,主要从事「茶」与「器」相关文物交流分享,自诩为华人地区重要的普洱文化推手之一,负责人梁明宗也是五行图书社长,曾出版要价数千、上万元的「普洱壶艺杂志」、「大玄茶谱」等图鑑,被誉为普洱茶圣经。梁身为华人百位最具影响力茶商,曾在自家杂志力荐大益普洱茶。
基隆关2019年11月21日查验一批来自马来西亚的货柜,内装「2003年303红大益」普洱茶饼2064片,收件者是静和堂。因该款茶饼真品单价超过1.6万,却以不到60元申报,海关起疑,通知大益将整批茶饼送鑑定,最后确认全是仿冒品,梁明宗因此遭依违反商标法送办。
梁辩称,他2003年间购买时有比对相关书籍,发现与真品包装一模一样,喝起来口感也相同,这批茶饼在马来西亚流通已久,因此相信是真品。但原茶厂勐海茶厂鑑定报告指出,送验样品与真品的包装版面、印刷、材质、压制工艺都不同,且用料杂乱,产品配方也与真品不符,是假货。
不过,检察官认为在勐海茶厂2005年做防偽机制前,一般消费者很难直接从外观判断真偽,梁明宗虽有普洱茶多年经验,仍可能因自身专业程度不足,或没有普洱茶专业知识,或欠缺透过品茗判断真假茶的能力,误认仿冒品为真品,故处分不起诉。
陈振礼表示,梁明宗2017年间就曾因进口「中茶牌」普洱茶假货遭起诉,他以同一套说词辩驳,说服法官判他无罪确定,如今故技重施获不起诉,难让人信服。如果一句「不知情」就能脱罪,司法显然无法保护商标权人,台湾恐成为仿冒品的天堂。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