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娘,与后妃相似,不在正式行政体系内,却能与最高领导者有深刻频繁的沟通、并产生影响,因而也具备了直接介入特定人事决策的潜能,这种潜能一旦以违反组织制度的方式被实践,将自高层起造成组织紊乱、甚至震穿到中基层。东汉灵帝,其皇后何皇后(媳)及其母亲董太后(婆),各自引进自己家族成员担任要职,何皇后兄长何进担任大将军、董太后侄子董重担任骠骑将军,何进与董重「权势相害」,当时董后每欲干政、屡被何后禁塞;董后即对何后说,会叫董重砍下何进的头,何进便上奏将董后迁出京师、将董重下狱,董重自杀。

何后之子刘辩是嫡子、却不得汉灵帝喜爱,汉灵帝及董后则想立已被何后害死的王美人之子刘协为太子,朝臣都不支持,僵持之下还来不及立就过世,临终托付一宦官立刘协继位,但刘辩在多方支持下继位为少帝,该宦官欲联合同为宦官的十常侍、却被同僚出卖,被何进所诛;何进受袁绍言说影响、感到宦官的威胁、想对宦官进行清洗,遂下令凉州军阀董卓入京,尚未入京、十常侍便反扑杀了何进,袁绍引兵进宫杀十常侍,随后董卓进京掌握朝政,废少帝、杀何后、改立刘协即为东汉末代汉献帝,东汉长期宦官外戚轮番互斗、脉息紊乱,但何后与董后的轮番对斫,可算是彻底断送了东汉。

身居荣宠之后妃若又不受节制,往往将他人之恭谨礼敬视为当然,若再无法自持,更可能演变成好斗气、不记恩,甚至略有逆己意者即视之为仇寇。晋惠帝皇后为贾南风,晋武帝司马炎原先不欲贾南风为太子妃,幸得武帝皇后杨艳推荐,之后贾南风太子妃险些被废,又是杨后的表妹杨芷尽力营救,杨芷亦多次劝诫贾南风,贾南风却以为是杨芷向司马炎中伤自己,对杨芷极为怨恨。晋惠帝当政以后,贾南风即开始干预政事,剷除杨家,矫诏废杨太后为庶人,随后又挑拨司马家族,先利用司马亮对付司马繇、再利用司马玮对付司马亮,再诛杀司马玮,连串操作引发八王之乱,西晋就此奄奄一息。

后妃一旦延伸个人好恶到与王朝发展纠缠不清,将陷王朝命运于不可知。隋文帝皇后独孤伽罗在早年曾协助隋文帝开创事业,但隋朝建立后,独孤皇后的个人喜好却高度渗入朝政:她要求杨坚不能娶其他女子,「见朝士及诸王有妾孕者,必劝上斥之」,原太子杨勇没能善待独孤喜欢的太子妃元氏;元妃死后,太子妾室云昭训却怀孕生子,使独孤更不满杨勇,而杨广(之后为隋炀帝)却表现出节俭专情的人设,埋下更换太子的因头。另一个例子是北宋哲宗时的向太后,哲宗过世、无子,宰相章惇主张依律当立哲宗胞弟、即使无嫡也应立长,向太后却认为「端王有福寿,且仁孝,当立」,章惇则指出「端王轻佻,不可君临天下」,依旧挡不住向太后的决定,一种观点认为这是由于端王赵佶擅长文艺、常进宫与向太后请安说话,受向太后喜爱所致,端王即位为宋徽宗,日后的靖康之变显示了章惇的先见之明。

以上事例显示,后妃一旦以不合体制方式高频率直接介入人事决策,必然要与组织相「斗」,若再有附骥之徒,难以消解的「后帮」便会成形;作为后妃原应广结联盟,若是记仇好斗,又怎可能建立善缘、襄助人主;将个人喜好施加于组织,天下皆与我同,引导至偏路在所难免。后妃有时尚受祖宗家法礼制的约束,董娘则不受组织分工权责制度的约制,故其祸可更甚。然而,干预人事、斗气攀比、强施好恶,都足以彰显自我存在,乃人性放纵之后所常见,若无修练自持,即是如此。不欲戕害组织的董娘,不知能修持多少?

#贾南风 #宦官 #独孤 #向太 #后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