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蔡政府兴致高昂、甚至高官都跑去美国,争取驻美代表处改名时,拜登与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通电话,而且表达「无意改变一个中国政策」,美国这个急转弯纵然未让蔡政府「摔出车外」,但至少肯定是一阵晕眩。
这次拜习通话引发全球瞩目,原因是双方领导人在今年2月通话后,一直未能直接沟通,原本外界期待「拜习会」会在10月G20高峰会上登场,让双方领导人面对面解决纷争,但在习近平不出席的情况下,也不可能达成。
特别是近7个月来,中美关系明显走向紧张而非和缓,不论是3月美方国务卿布林肯与中方外交领导人杨洁篪、王毅在阿拉斯加的会面,或是美国常务副国务卿雪蔓在天津与中方官员的会晤,甚至气候特使凯瑞的访中,双方都是以争执不欢而散收场。
但现实是,美国对大陆的各种压制显然已不能奏效,大陆经济更胜过去;而美国经过阿富汗撤退重创国际声望,内部疫情再起、企业纷纷要求降低对大陆的加徵关税,更重要的是美国的通膨火苗已点燃,如果继续与大陆大打关税战,绝对不利本身。
这就是拜习通话的背景,而且解释了为什么这通电话是拜登主动要求,而且不再像首次通话时,强调其对香港、新疆、台湾等人权议题的重视,反而把重点放在经济话题、气候变化以及新冠疫情等上面。
就某个角度而言,这通电话与电话内容,代表的是美国的「示弱」。蔡政府认为、同时也期待中美关系更紧张而获利,显然已不切实际。当美国转弯时,蔡政府或许更该想想台湾的国家利益在哪里,而不是完全押注在美国,甚至在无谓的名称上打转。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