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隔19年,歷史建筑高雄车站将在9月26日以前「校正回归」,值此高雄重大歷史时刻,副巿长史哲透过脸书,开启一系列高雄车站回家话题,要唤醒高雄人独有的车站记忆,并以「城市中轴线的发展:空间纹理背后的秩序」做第1讲。
史哲说,1930年代规画出来的高雄都市计画,是以车站为城市核心,交通网络以车站为中心向外幅散,并以50米宽的三线道路作为新车站的联外要道,栽种上南国特有的椰子树,营造出气势恢宏的高雄新门户之感。
他提到,高雄于1908年「打狗市街计画」引进棋盘方格的都市街道,1936年高雄州公布大高雄都市计画,新的高雄车站被规画在当时的大港庄,坐落在南北纵轴端点。不管是实质空间或是市民精神记忆,都是这个城市的枢纽。
1941年高雄火车站启用,车站样式一般习称为帝冠式建筑,醒目的屋顶是它的特徵,拥有东西方经典的建筑语汇,挑高的大厅营造出现代都市门户的空间秩序,整体建筑远观就像一个「高」字,成为呼应高雄名称的标记。
高雄车站经歷二次世界大战、战后復原重建,当年高雄还是台湾唯一一座被铁道L型切割的城市,1999年高雄铁路地下化计画提出,高雄车站曾被讨论是否要保留?最后决定于2002年由1941年当初兴建的清水建设回来负责东移。
史哲说,经过19年的等待,高雄车站再过几天将迁回原位,回到都市轴线上。他认为,一座车站是城市精神的表徵,它匯集了南来北往的旅人,是认识一个城市的第一个地方;不仅是一座城市的舞台,也展现了这座城市的价值。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