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10月中共召开十九届五中全会后,即强调大陆未来施政的重点在反垄断及资本无序扩张。因此,近期中共一方面透过监管升级,针对包括滴滴、教育培训、外卖平台、游戏产业,甚至医疗美容等产业进行整改;另一方面,则强调要透过三次分配以达到共同富裕。这些举措,引发各界纷纷关注,并且质疑大陆是否已转向分配重于发展的偏「左」道路?

仍强调推动发展与分配平衡

针对这样的质疑,大陆当局一再提出释疑。例如反垄断是为了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反资本无序扩张是为了保护中小企业发展和消费者权益;而共同富裕是先富带后富、帮后富,而非杀富济贫。也就是说,近期的监管升级,主要是为了整顿近年来资本野蛮生长后的社会经济乱象,让产业发展回到正轨,以避免中国大陆走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失败的发展模式。

事实上,大陆在监管升级的同时,也发布了《十四五商务发展规划》。由其内容来看,大陆未来经济产业的政策重点,仍着重在国内市场培育、优化外贸结构及增长外贸动能,以及持续引入外资等。因此,近来诸多监管措施,一方面是针对发展内涵进行结构性的调整;另一方面,则是推动发展与分配的平衡。

发展重点锁定

扩内需、优结构、引投资

大陆「十四五」强调国内国际双循环,而商务工作是国内大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推动商务高品质发展及成为大陆「十四五」的重点工作。今年7月大陆商务部发布的《十四五商务发展规划》,即指出未来大陆商务发展的重要方向。归纳来看,重点在扩内需、优结构、引投资三部分:

首先,在扩内需方面:鑑于国际需求的衰退,大陆当局意识到不能再依赖出口作为经济增长的支点;因而,如何在4亿中等收入群体消费的基础上,释放更具潜力、体量更为庞大的下沉市场消费,让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并进,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也就是说,在「扩内需」已上升为「十四五」时期大陆发展战略基点的前提下,未来大陆商务工作的首要任务即是要「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只是和过去不同的是,未来重点将是透过高品质产品、服务的提供,提升大陆消费水准,以此激发大陆超大市场规模潜力。

其次,在优结构方面:为了改善长期以来「中国制造」位于全球产业链低端、附加价值低的情况,大陆将致力于「中国品牌」、「中国服务」的打造,并透过各类贸易平台及数位化方式,一方面推动制造业进出口的高端化、精细化;另一方面,优化服务业结构,包括扩大研发设计、节能降碳、环境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以及医疗等生活性服务的进口;与此同时,推动旅游、运输、建筑等传统服务、金融、智慧财产权、法律、会计等知识密集型服务的出口。

最后,在引外资方面:在强调补链、强链、延链的策略下,大陆商务工作将不再只是招商引资,而是更精确的针对重点产业「挑商选资」;并透过产业群聚、政策优惠等方式,引导企业投资例如自贸试验区、中西部等特定地区。

如何消除企业疑虑

考验大陆治理能力

综上所述,大陆将重视更为优质的消费市场、更高附加价值的外贸产业,以及更具价值的企业投资。值得注意的是,《十四五商务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的具体发展目标,例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成长5%, 2025年时由现在的人民币39.2兆增长到50兆;全国网上零售额年均成长7.6%,2025年时由现在的人民币11.8兆增长到17兆。货物进出口额年均成长2%,2025年时由现在的4.65兆美元增长到5.1兆美元。实际吸收外资不设年增长率,但预计2025年累计到7千亿美元。

由此来看,中共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施政方向依然不会改变。因为,唯有不断发展,才能有足够的资源分配,也才能共同富裕。而这关涉到的不只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成,亦或中华民族伟大復兴的实现与否;而是更为现实的中共统治基础的稳固与否。因此,大陆的诸多监管举措,仍是为了建构一个更高品质、更健康、更永续的发展环境。

然而,大陆诸多监管政策方向虽然立意良善,也获得民眾普遍的支持。但在推动这些政策的同时,不可讳言的造成企业资普遍的不确定感。因此,要如何消除企业对大陆政策的疑虑,让企业愿意持续投注资源,将是未来大陆当局要努力的方向。

而未来五年,大陆内需、外贸、外资是否能如预期的增长?考验的不只是大陆当局的治理能力,更将反映全世界对未来中国大陆发展的信心。

#大陆 #企业 #重点 #服务 #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