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际局势的变动令人眼花撩乱,经歷了疫情长时间的影响之后,世界各国逐渐要面对与疫情长期共存的现实,而不是将之作为一种临时状态。正是基于这一判断,疫情时代的国际关系就必须回归现实,重启各类暂时被疫情中断的议题,而择其大者,当然是深受疫情影响的国际贸易和经济往来。

拜登政府显然对此认知得更为清楚,疫情影响之下长期的经济低迷,证明了对外关系不可能总是採取高压措施,事实上,将中国选择为高压措施的对象也不是一个好主意,且不说中国大陆已经逐步走向了经济復甦,而且就从国家意志角度来说,中国也没有向美国妥协的动机。如果拜登政府延续川普时期的政策走对抗路线,除了导致两败俱伤以外不会有其他结果,而对美国来说,无疑更是不可承受之重。

于是我们看到横亘在中美间的许多争议开始松动,首先是孟晚舟事件的戏剧性转变,短短24小时之内就完成了全部沟通作业;其次是中美官方密集的讯号传递,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日前就称,她将寻求改善美国与中国的商业联繫,而且她认为两国可以互利互惠,中国驻美大使秦刚则说,中美正在磨合中寻找新的相处之道,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也在大陆国庆日发表了贺电,虽然这只是惯例作法,但媒体也都注意到,布林肯比蓬佩奥多了有关「美国寻求与中国合作」的论述。

这些当然不是无的放矢,中美上下都明白,合作不一定导致两利,但对立必然导致双输。美国也逐步意识到,现在的国际局势对自己并没有那么有利,尤其是美国的国际影响力正处于下降区间,一次次的对外强硬都要付出相较于以往更高的代价,而每次代价的付出都是对美国国力和影响力的进一步消耗,而且碰上中国这样敢于与之拚消耗战的国家,美国也日渐感到力不从心。

问题还在于,中国大陆内部远比以往要团结,这次孟晚舟返回大陆,其直播画面有高达4亿用户同时在线,打破多项网路时代的直播纪录,观看人数超过美国加拿大人口的总和,至于观看者的态度倾向,不问也知必然是对美国不利。要知道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跟数以亿计的人民做对抗,或者说即便要对抗,也必须考量要付出天量级的代价以及后续的深远心理衝击。

这是美国必须面对的全新格局,亦即软实力的下降和国际秩序维护能力的削弱。国际关系的权力结构可以分成3个层级,最低层次要依靠武力和暴力,这一层级最为直接也代价最大,而且最容易被颠覆;中间层级是意识形态的影响,俗称软实力,过去美国凭藉强大的文化输出以及显而易见的强大国力,吸引了全世界人民的向往,其对外的话语控制力自然强大,遂行其意志的过程也远比依靠武力要顺畅得多。

最高层级是国际秩序和规则的决定权,美国无疑是过去唯一的规则制定者,由此也决定了其是最大受益者,当然也是秩序的主要维护者。但如今美国的力不从心,使其不得不面对着调整压力,面对挑战也不像过去那样轻而易举地回应。易言之,美国必须面对自己国际单一霸权地位的松动,并以此为出发点来重新思考自己的战略,这不是美国的选项,而是现实处境。

#中美 #孟晚舟 #中国 #美国 #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