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下半年维持「景气向下,通膨向上,疫情不安」的大格局,目前还是没有改变。美国上半年/下半年经济成长分别是6.4% VS. 4.8%,中国13.1% VS. 4.1%,台湾8.35% VS. 3.48%,景气向下。台湾1Q~4Q成长预测分别是9.27%、7.43%、3.40%、3.56%,其中第4季有纳入五倍券的贡献0.4个百分点。全年估5.92%。相对2020年的一次微分,今年坐五望六表现亮丽,二次微分显示我们趋势是在逐季向下,至少到2022/1Q。「现在心不可得,未来…」。
集QE、财政、疫苗、基期四大利多于一身,2021景气会是未来四年最佳的一年。展望2022,也是好(虎,台语发音)年,会是成长back to normal的第一年,台湾预估成长3.6~4.2%之间,美国4.2%,中国5.6%;会是虎跃临风,台股续创史高的第二年,攻抵18,200~18,500点;会是央行继续维持重贴现率史低1.125%的第三年;也是美中霸权之争白热化之后全球供应链重组的第四年,居全球供应链关键地位的台湾企业,随着2022年经济成长率逐季向上,获利持续看好。
通膨是不是暂时的,全球央行拥有货币政策话语权,他们都说是。传统上,CPI只要连续6个月,台湾超过2%,美国超过4%,就不再只是物价上涨、而是通货膨胀。台湾过去6个月有3个月超过2%,美国更有过去6个月连续5个月超过4%,通膨向上,这让央行副总裁陈南光近期提醒,去全球化、劳动力的短缺、政府债务货币化、菲利浦曲线趋平、央行容忍通膨的结构性转变,这五个因素有可能触发未来通膨大幅上扬,换言之,央行有在担心通膨预期的形成。
量化来看,衡量通膨预期的美债2年券与10年券平衡通膨率从5月以来,一直持平在2.50%与2.30%,似乎通膨是暂时的。不过如果从供应链断链延烧,晶片持续短缺,疫情过后的报復性需求,美债殖利率突破1.5%,西德州油价突破75美元/桶,再想想台积电股价、青埔房价、以及Seven便当价,笔者不知道有多少人相信上述的股价、房价、便当价将来会回跌?或许,通膨预期早已确立了。所以投资人如何在资产配置上,获取打败通膨的合理报酬,是未来四年重要的课题。
新冠疫情从2019年12月开始到现在已经22个月,确诊超过2.2亿,死亡人数本月将达500万人。随着主体上疫苗接种比率逐渐提高,英国至少接种一剂比率/完整覆盖率为71%/65%,美国63%/55%、亚洲四小龙的新加坡80%/77%、南韩76%/49%、香港59%/55%、台湾55%/10%;客体上Delta病毒株也在迴避疫苗走流感化(症状更轻、传播力更强、年龄层更广,致死率更低)。欧洲在6月、美国英国7月的正式解封,学习与病毒共存,显示疫情不安的拐点已过,「疫情大爆发、景气大崩盘、股匯大屠杀」的沧桑已尽,要开始认真正面看待,迎接降级、管制逐步解除的后疫情机遇。
时值秋意渐凉,景气渐温,中国恒大破产、能耗双控、美国QE Tapering等负面干扰容易被夸大成灰犀牛甚至雷曼兄弟,不会意外,未来12个月,笔者看不到明斯基时刻,主因货币环境依旧如鱼得水。2022年是虎年,是台语发音的「好」年,是国语发音的「福」年,「福中必有险,险中求生机」,丰收,往往来自智慧的从容。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