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是由汉字衍伸之独特艺术形式,其笔法被视为水墨绘画之根本,至今「书法」在艺术市场中依然扮演极重要地位,并深受藏家的喜爱。
近现代书法名家
笔者在《墨海春秋》第三册专章介绍两岸近现代书法名家。如林散之、沈尹默、沙孟海等;台湾则以渡海三家、于右任、臺静农等较具代表性。
于右任与林散之于两岸皆有「草圣」之雅号,亦是市场的明星级书家。于右任对台湾书法艺术有重要启发及影响。早期书风以碑体风格为宗,线条厚重,刚劲富金石味,因作品稀少,故价格居高不下,但偽作颇多。其晚年独创「自然笔法」,行笔流畅自如、跌宕生姿、攲侧交错、顾盼互倚。而林散之六十岁后,以碑法入狂草,拟怀素之笔势,行笔纵逸豪放、痛快淋漓且气脉相连,蕴藏碑隶、涩滞、沉郁笔意,刚柔并济;晚年创作则融入「画意」与「画境」,墨韵自然从酣饱至乾渴,墨分五色而笔势苍茫,画面韵律节奏变化多端。
结合中西笔迹鑑定 鑑赏东方独特之美
书法比绘画更难模仿,大师的书法须经千锤百炼,且融合各式书体精髓/元素后才逐渐形成自身面貌,绝非作偽者能够轻易仿造。如:臺静农书风以倪元璐为基底,融入金石碑帖。但偽作通常仅表面「样貌」形似,但线条质感、气质、行气必定与真迹相距甚远。
笔者在英国修习博士时,把传统书法鑑定和西方笔迹鑑定融合,使书法鑑定科学化、逻辑化、系统化,整合出要点如下:用笔(方式习性/笔速/执笔动作/笔压) ,连笔、笔序,文字形态结构/字体形式,布白章法则有行气/文字布局、直/横线排列,以及作者之惯用字或错别字等,同时更须深入了解书家常用之文房细节与书写习性。笔迹鑑定的操作原理并不困难,其大原则为「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以及「以真对假」。所以足量且来源正确、有效之样本笔迹并可从中归纳出其字迹惯性/特徵,再与欲检测的笔迹进行比对分析,综合研判两者是否出自同一人之手。
最后,笔者近期带领墨海楼团队,与国父纪念馆共同策展举办「蹽溪过岭-黄国书书法创作展」10月2日于国父纪念馆内文华轩开幕。诚挚地邀请读者们有空蒞临「鑑赏」!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