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类是和美国有关的利空:

1.物价上涨与QE退场:9月28日联准会主席鲍尔警告通膨压力延续时间比预期久,这个全世界最晚感觉物价上扬的人开始对货币政策表态转强硬,美国10年期公债殖利率立即上涨,除非10月美国经济与股市出现史诗级衝击,预估11月联准会将宣布停止购债计画。

2.债务上限危机:10月6日参议院少数党领袖麦康奈尔提议,在民主党年底前通过更长期举债解决方案前,暂时延长美国举债上限,通过固定金额紧急延长债务上限方案,让政府能持续运作至12月,以避免美国债务违约和经济危机,消息面激励美股短线回稳,全球股市风险降。

3.美国国会表决预算案停滞:1兆美元基建案应可过关,但3.5兆美元提高社会福利支出法案胶着,主要是两党基本思维不同,民主党主张大政府,而共和党反对富人重税,目前问题症结在于执政党民主党内部意见分歧。

4.美股转弱危机:第三季经济解封后疫情数字骤增,但美股仍一路震盪走高,但9月起货币政策转向、消费者信心下降,美股各大指数均出现月线跌破季线的中期转弱讯号。

第二类是和中国有关的利空:

1.恒大风暴:各种讨论分析非常多,但一般认为恒大就像摇摇欲坠的摩天大楼,中国政府与民间不敢轻易出手,一切都要等灾情确认可控后,而且市场关注的是「骨牌效应」,其他地产开发商也密切注意恒大处理方案,中国房地产泡沫破灭,20年内难以再现荣景,不仅影响中国就业市场,对全球原物料需求(如钢铁)也是新变数。

2.中国拉闸限电:一般认为10月中国中央会指挥地方不重蹈拉闸限电闹剧,不过高电价趋势以及冬季需求暴增,影响最大的是工厂生产流程与欧美订单交货进度,也就是涨电价的时刻到了。

3.中美贸易战:中美1月签署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北京应在二年内增加购买2,000亿美元美国农产品、制成品、能源产品及服务,但中国达标率仅69%未兑现承诺,美国贸易代表署正在评估下一步行动,不排除再徵收额外关税,针对中国展现强硬态度,令两国关系再添变数。另拜登与习近平年底前举行「线上拜习会」,象徵双方都是两手策略互探虚实。

4.中国经济衰退压力:中国对房地产和地方债信用收缩,中国经济成长不是趋缓而是面对衰退压力;企业受成本上涨压力,消费增长有限,大宗商品大涨引发通膨压力,「保几完全不重要」,浮夸泡沫破灭后,中国政治经济社会都面临重大结构性调整。

第三类是和全球衝击的利空:

1.能源危机:煤炭价格创二年来新高,美国能源情报署EIA数据显示,全球能源危机引发对煤炭需求,也造成中国限电危机,10月6日金融时报报导美国能源部长葛兰何表示,考虑释出战备储油,不排除禁止原油出口,但隔日彭博新闻社称美国能源部指目前没有释出战备储油计画。

2.通货膨胀:超低利率环境就是通膨起点,加上前述能源危机,英国、中国到欧洲陆续浮现能源荒,美银认为进入比较轻微的停滞性通膨:通膨将保持在高点一段时间,物价上涨率(CPI)数字不能有效判断终端产品与消费价格实际上涨幅度,造成资产保值心态浓厚,以及预估经济成长趋缓而降低消费意愿。

3.全球PMI下滑:美国9月综合PMI初值由8月55.4下降至54.5,欧洲日本中国韩国台湾的PMI都同步下滑,中国经济成长放缓以及Delta变种病毒引爆停工,9月亚洲制造业低迷,9月马来西亚和越南制造业萎缩,晶片供应链短缺问题扩散。

4.美国消费旺季不旺疑虑:从货柜塞港缺柜缺工开始,欧美零售商只能勉强补足消耗库存,S&P全球市场智库表示,全球约7,000家上市公司第二季季报说明会约三分之二公司提到供应链问题,Nike就宣布受越南厂生产因疫情中断、货运时间拉长影响下修财测,预估未来几季,所有地区都将受短期库存短缺影响。

利空环伺的操作建议,多重利空容易情绪悲观而造成市场急跌,提供反弹操作机会,但上檔压力区会持续下滑,大多数股票震盪走低,多注意利空逆势上涨的股票。

#方案 #美国 #中国 #美股 #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