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I英国标准协会东北亚区总经理蒲树盛指出,2021年7月14日欧盟发布CBAM(碳边境调整机制),提出执行时间表:2023~2025年为过渡期,2026年生效,联合国报告提出2030年达「暖化大限」,UNSGDs的目标期限,全球净碳排量必须在2030年以前,降低至2010年的45%,且必须在2050年以前达成「净零排放」(Net Zero)目标,这些国际组织的明确规范启发跨国企业,像APPLE公司承诺要在2030年对供应链和产品实现100%碳中和。
「这些国际最新趋势,让很多企业的董总座最近都在问我,『碳中和怎么做?』」,蒲树盛在论坛演讲中指出,为响应全球2050年全球净零碳排目标,台积电拟将供应链碳足迹及减碳绩效,列入公司採购重要指标,要求设备供应商在2030年前必须节能20%,包括要求供应链碳足迹进行盘查,TSIA会员厂在2025年能通过节能减碳重要衡量标准的ISO 50001认证,导入TCFD气候相关财务揭露及SASB永续会计准则委员会等,再加上申请道琼永续指数DJSI等等,目的是让永续供应链动起来。
蒲树盛表示,尤其近期在谈节能减碳、净零排放、碳权等未来重大议题,都是金融机构在倡议或主办,不是过往的环境机构,显示全世界已然领悟,经济手段最为实际,也才能真正使用,像欧盟规定2021年起车辆碳排放标准从每公里排放130克二氧化碳,降到95克,无法满足目标的车厂,需支付罚款,每超标1公克罚款为95欧元,「台湾汽车业按目前标准,获利都不够支付,这是很现实问题。」
他提醒,全世界都在抢订碳关税,台湾以出口导向,将来企业经营成本会增加很多,业者应加快在碳管理、碳足迹等方面的执行。其中,「碳中和」的重点是可以抵换,企业、产品、活动等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使用低碳能源取代化石燃料等、或再生能源凭证等形式,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