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既然外界或消费者「看似一小步」,换句话说就是几近「无感」,这样的进步不能说不珍贵,但暂时没什么作用,只会让人觉得金融业的创新或创意,好不高科技、好跟不上时代,亦或是好不实用。
创新的服务必须「贴心」,要消费者觉得好用,觉得实用,会继续再用,才叫成功,在各金融机构琳琅满目的创新或线上服务中,很多还是令人觉得「卡卡的」,觉得麻烦、费事,虽然这是为了符合主管机关的法令要求,就好像打通电话还需要转接,有个顿点、等个二秒才接通的感觉,虽然已不用接线生,但现在已进入5G时代,有些金融创新可能还是需要再「跳跃一点」。
但这些创新不够跳跃,很可能也不是金融业者不想或胆小,是法规制度跟不上时代的速度,有些是大陆法系僵化的问题,有些是迟迟无法说服监理机关放心;再者是台湾政治与社会环境并没有「理性容错」的空间,之前有人批评理盲而滥情,看到孝子、孤寡、身心障碍对抗金融业,就容易一面倒的批评财团欺负人,但遇上诈骗、呆帐、涨保费时,就又说监理机关瀆职,要求下台以示负责。
在此情况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安全下庄最重要,创新还是步步为营的好,若都是这样一环扣着一环,就不难理解金融业为何为一小步欢呼、感恩戴德,看似金融业的自嗨,背后可能真的是官员的勇敢承担、业者的多方沟通,但离消费者的期待,可能还有一点落差。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