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俄罗斯总统普丁提到中国完成国家目标无需使用武力,引起了台湾的关注。这段谈话主要是出于两个战略背景:一是莫斯科知道华府试图离间中俄关系,拜登政府採取的是冷战时期对待苏联的战略耐心,以长期战略进行遏制政策,等待中俄出现利益矛盾裂痕;二是普丁藉由国际论坛的场域呼应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关于「和平统一」的论调,强化俄中战略一致的意图鲜明。

拜登总统上任之后,透过外交和宣传进行遏止中国的混合战术。然而美中台之间的科技产业链是相互依存关系,华府在强化网路安全上需要採取更多安全理由与中国适度脱鉤,但也不能完全阻断自身经济脐带利益。

台湾科技潜能在中美之间的优势基本上是缓和中美紧张关系的重要因素,但这项优势却会随着中美关系紧张而消逝,因此,中美关系的起伏才是决定台海风云的主要晴雨表。华为孟晚舟事件结束等于是中美之间的妥协,北京仍然希望透过维持中美经济合作关系给拜登带来经济红利,以此缓解中美敌对的升高。

此时,和平是两岸关系最重要的资产,也是台湾能够缓解中美衝突的砝码。当美国在印太组建美日印澳四边安全军事合作之际,台湾在中美战略敌对中显得非常孤立,一方面需要藉由军售案拉近和美国的亲密关系;另一方面又因仰赖与中国大陆之间的经济链以支撑台湾的经济成长,看似陷入尷尬矛盾的处境。

台北谋求国际关注台海危机以强化军购正当性,确实有迎合华府和安抚支持者的政治意图。而习近平的「和平统一」也会是北京谋求缓解中美关系的重要讯号,两岸领导人的表达虽然分歧,却旨在呼应美国的不同需求。

俄中对于两岸关系保持一致口径,主要在于不干涉中国内政。莫斯科支持的一中立场虽然与美国一个中国的战略模糊内涵不同,但也不相违背。普丁表达中国无需武力完成国家目标并且强调谈判路径,虽不见得满足各方鹰派的谋利想法,却足以同时照顾到两岸民眾各自的心情。

两岸需要防止的是意外衝突的发生,再多的军事抗衡都无法使两岸人民安心。印度、越南和中国是俄罗斯武器销售的亚洲大户,俄罗斯也会希望扩大天然气和核电技术在亚洲的输出。因此,亚洲的和平才是中俄赢得亚洲民心和维持亚洲共同经济增长的重点。

美国在亚洲採取类冷战模式主要在于维繫自由民主的贸易市场,因为美国在中东的军事武装干涉已经把美国大企业的全球扩张发挥到临界点,只能把产业外移所造成的贫富差距归咎于中国的不公平贸易政策。如今,美国这样的宣传还是会持续下去,而中国要打赢这场舆论战在于睦邻友好政策的成效。中国经济成长的一带一路计画所需要的是地缘连结,因此,睦邻友好政策是习近平的重点,两岸应该掌握这样的契机。

(作者为元智大学助理教授)

#中美 #美国 #中国 #军事 #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