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城中城大火,烧出城区老旧危楼改建迫切性。大陆从2008年启动棚户区改造迄今,通过「以房换房」(旧房换新房以1:1.5面积置换)及「拆迁现金补偿」等诱因,帮助至少1亿多棚户区民眾改善居住条件。此外,从2019年推动「老旧小区改造方案」,类似台湾外墙磁砖拉皮与公寓电梯增设等作法,资金採政府、居民及社会力共同负担制,提高民眾参与主动性,也加快老旧社区改建进程。
城区老旧危楼、社区是大陆城市更新发展中常见的难题。棚户区一般指城市中有成片简陋民居的地区,按大陆官方定义,棚户房为严重损坏、防火性差、抗震性差等条件恶劣的危险房屋,建筑面积在5万平方公尺左右(约1.5万坪)。
由于棚户区居民多为低收入户,经济问题经常是居民是否愿意改建房舍的关键所在。为此,大陆官方也相应配合推出一系列补偿措施,大致可分为现金补偿与房屋置换,及现金与房产混合补偿。
其中现金补偿的项目包括被徵收房屋价值补偿、搬迁费、临时安置费及停产停业损失补偿费等,可以说从房屋改造前中后一系列可能的损失与所需费用,全都考虑进去。因不少棚户区处于城市中心,房价市值补偿估算远大于市郊及农村房舍,大大提高居民意愿;而类似台湾常见的小摊贩因担忧影响生意不愿参与改建的情形,也可透过补助停产停业损失,获得大幅解决。
除选择现金补偿外,参与改建的居民还可选择「房屋置换」方式。儘管各地政府推出的政策不一,但大致可归纳为,旧房换新房以1:1.5的面积来置换,不只旧换新,更是小屋换大屋。相比旧屋,新屋价值更高,这类方式近年来也越来越受青睐。还有「混合补偿」,即依照居民的主观意愿,按比例获得现金与房屋置换的补偿方式,让居民的选择更为弹性。
此外,鑑于大面积的棚户区改造时程可能过长,大陆官方2019年进一步推出「老旧小区改造方案」与棚户区改造双管齐下。针对2000年以前的老旧社区,强化或增设公安设施,如消防配套设施的增建、外墙磁砖的拉皮或房屋结构补强等做法。
首都经贸大学城市学院陈飞博士就指出,棚户区改造有助调整城市空间结构,推动经济发展与棚户区改造的互促共进,有效解决低收入居住环境恶劣、公安的一系列问题。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