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经济最核心是中小企业,占总体企业97.65%、有登记的家数多达150多万家。大型企业、上市柜公司受到法规的监督,推动ESG基本上没有问题,中小企业过去作法多把内部成本外部化,ESG议题是要将之转成内部成本,企业面临的挑战很大,不管愿不愿意,都需要做!
「中小企业ESG永续经营策略」的探讨,要从Why—为什么应深化ESG永续经营,How—如何建立永续经营策略两个层面看。首先,深化ESG部份,从国际趋势可以了解,「回不去了」,方方面面要求很多。对于公司经营来说,一方面是威胁、另一角度则是机会。
从国际学术期刊文献观察,ESG议题在公司财务上,过去被当作「成本」,现在则改採正面指标,评估ESG活动可以降低风险,增加公司价值。
另一篇学术期刊则研究ESG与股市绩效的关联性,过去两者的关联不显着,大约三分之一是负相关、三分之一是正相关;近年的数据则显示,正向关系占了七、八成;从风险角度看,投入ESG愈多,风险愈往下降;据此可知,财务面和投资面与ESG的关系,近来都愈趋于一致。
此外从中小企业ESG与利害关系人关联了解,中小企业一旦採用生态创新(eco-innovations),在契约利害关系人和社区利害关系人两个面向上,都有加分的机会,在契约利害关系人方面,中小企业面临员工、顾客和供应商的互动强化,唯有资金端目前ESG议合倾向大企业;社区利害关系人方面则面临政府法规的要求,或竞争同业也投入,或有相关支持机构带动下,均形成外在趋动力,支持并鼓励中小企业参与ESG。
这两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全球环境法规顺水推舟日趋严格,此项国际趋势对企业就是营运成本一再增加,中小企业若不及早因应,恐被法规、市场或供应链淘汰。这两天政府部会再提碳费徵收,首波被销定的排碳大户包括钢铁、水泥、电厂、半导体等产业,这是典型的企业成本「外部因素内部化」,台积电等大型企业进行供应链管理,强调ESG表现,都会漫延到中小企业,反映出ESG的落实将影响到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为带动企业并实际执行ESG行动,臺北大学商学院很早就设立「企业永续发展研究中心」,持续研究永续的国际发展,并找出本土典范企业案例;与《哈佛商业评论》【HBR导师讲座】上发表一系列永续管理文章,有次序地提供企业建立永续策略、提升竞争优势的具体作法,是中小企业导入ESG的重要参考。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