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由英国、新加坡及义大利为首的若干国家发出声明,公开呼吁各国应齐心支持改革世界贸易组织(WTO),而非任由其功能缺损的问题扩大,进而将之弃置。若WTO真能重拾往日荣光,发挥维持有序与公平贸易活动的应有职能,台湾必将受益。毕竟,WTO是台湾极少数正式参与的国际经贸组织。

确实,全球经贸态样已产生划时代的变化,但WTO规章却未与时俱进地调整,使其功能不彰,更让会员国间的贸易争端难解。例如倾向商品贸易的思维,未纳入崛起的数位贸易,也无法因应政府补贴、非关税贸易障碍等议题;任由已茁壮的开发中国家续享「特殊及差别待遇」,引起已开发国家不满,加上决策过程採取一国一票、集体共识决的模式,使原本用来平衡开发中与已开发国家经济实力落差的机制,成为特殊待遇国实现不公平贸易竞争的工具;仲裁过程冗长又繁琐…等弊病,均使许多会员国对WTO深感失望。

惟近年来国际间三大事件的发生,虽凸显出WTO所面临的挑战,却也揭露出未来可能的改革方向。第一个事件是美中贸易战。身为WTO创设国之一的美国,自欧巴马政府时代起就对WTO上诉机构多所质疑,民主与共和两党也认为WTO无法有效处理美国的贸易纠纷,使美国在WTO仲裁调解中作为被告与原告的件数远多于中国、欧盟。对此,2018年川普总统索性跳过仲裁机制,直接对诸多国家的进口提高关税,甚至发动贸易制裁,尤以对中国出手最重。

眼见美国扬弃WTO机制,自行以制裁手段处理贸易争议,引发更复杂难解的强国角力,让其他会员国深感重建与改革WTO的必要性。以加拿大为首的已开发国家组成的渥太华集团(Ottawa Group)便对WTO改革提出许多建议,包括简化仲裁机制、避免仲裁机制滥用、让开发中国家特殊待遇自动废止等。这些提议回应了美国的疑虑,也补强了WTO为人诟病之处。今年10月,美国贸易代表戴琪表示美国对WTO争端解决机制的立场已改变,并希望与这个全球贸易机构和解,间接地为WTO改革注入强心针。

第二个事件是新冠疫情的爆发。由于疫苗稀缺让各国「拥疫苗自重」,进而争抢疫苗生产原料,甚至将疫苗当做政治交易杠杆,酿出利己不利人的「疫苗民族主义」(Vaccine Nationalism),严重危害全球经济復甦与贸易活动,并形成富国vs.穷国的人命价值与经济荣枯两样情。也就是说,当前多数开发中国家疫苗严重不足,国人生命与经济活动饱受疫情威胁,但已开发国家疫苗覆盖率高,经济活动日益如常,不少民眾已接种两剂疫苗,甚至有政府为因应变种病毒现踪,规划为国人接种第三或第四剂疫苗。

此时,WTO理应支持开发中国家提议的疫苗专利暂时豁免,且扩大授权多国生产疫苗,避免少数国家垄断疫苗生产资源的现象再度发生。但在WTO现有架构下,只要持有疫苗相关产程专利的国家(如英国、瑞士及欧盟等)否决与反对,负有保护智财权职责的WTO就无施力之处,自然无法协助全球经贸活动回到正轨。所幸,WTO新上任的秘书长已开始就疫苗专利豁免一事,向欧美等国积极斡旋。儘管10月的第四轮协商仍未取得全体成员共识,但WTO已开始履行「促进经贸」的使命,也承诺未来将针对特殊情况下的智财权专利豁免,设计一套可行的运作机制,这意味着全球疫苗分配不均的难题拆解已露出曙光。

第三个事件是近年来占据国际舆论版面的环境议题。欧盟于今年推出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草案,即是欧盟版的碳关税(Carbon Tariff)及相关的税务课徵标准与执行办法;重新加入《巴黎气候协定》的美国,也宣示将推出美国版的碳关税。但欧美两大经济体皆担忧对方的碳关税制度会成为双方贸易的沉重障碍,开发中国家则担心未来碳排标准或税费课徵计算方式,都将由欧美两经济体主宰,缺乏第三方客观评判碳税认定是否合理。包括韩国在内的全球主要出口国,更担忧碳关税会成为欧美国家扶植国内产业,打压境外产业的工具,特别以当前美中贸易战方兴未艾,疫情后欧美国家决定重新建立国内制造业供应链时为然。

不过,欧盟已在今年承诺CBAM的机制设计,将会符合WTO的规则;美国亦表示将与贸易伙伴协商在原有协定加入有关碳排放标准的条文,并协助贸易伙伴达成目标,藉此在WTO既有规范下实现环境保护,显示欧美政府并未将环保议题转化为政治工具,无意另设新的非关税贸易障碍,也让WTO有时间弥补现有规章欠缺环保议题的旧疾。

目前看来,虽然WTO须正视的挑战不少,但改革方向已愈见明朗,使其有望走出近年来被指为形同虚设的批评,重新搏取会员国的信任。而对总被排除在国际间双边与区域贸易协定之外的台湾而言,更乐见WTO能站回世界中心,有助增加我方的国际经贸空间。

#仲裁 #中国 #美国 #疫苗 #开发中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