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球各国领导人齐聚格拉斯哥的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迁大会(COP26),希望加快迈向净零碳排之际,各国也陷入前所未有的争夺,以确保北半球入冬后化石燃料供应无虞。

布兰特原油价格正处于七年高点,煤炭价格不断刷新记录,天然气亦处于2008年来高位,而冬天甚至还没有开始。

这提醒人们这次COP26会议的重点。如果没有妥善规画与执行,要从化石燃料过渡到再生能源的目标可能会烟消云散。在面临停电和电费飙升下,政府将更难提出逐步淘汰煤炭的理由。

相信COP26的代表们会透过努力减排与实现平稳过渡的决心来迎接挑战。转变成使用再生能源速度要快,但也必须按部就班且公平进行。

能源价格飙升突显全球对日益稀缺的大宗商品依赖以及对环境的破坏。用再生替代能源取代碳基能源将强化能源保障,并抑制全球暖化,但如果没有必要的投资来支持稳定的再生能源供应,消费者和企业一样会蒙受损失。

将全球气温增幅控制在比工业化前高出1.5℃的目标仍有机会实现,但这扇窗正迅速关闭中。据政府间气候变迁专门委员会(IPCC)最新评估,地球已暖化升高1.2℃,且明显影响极端天候事件。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总署(NOAA)宣布2021年7月是地球有记录以来最热的月份。

守住1.5℃的目标,需要各国在COP26会议上作出更有力的承诺。在《巴黎协定》191个缔约方中,只有70个承诺于本世纪中期左右实现净零目标。若根据此承诺,我们正走在通往全球暖化2.7~2.9℃的路上。各国必须提高其「国家自定贡献(NDCs)」,无论是承诺的规模,或法律约束力。只要有正确的政策承诺,现有手段足以让全球守住1.5℃的升温临界值:根据国际能源署计算,现有技术到2030年可实现八成以上的减排。

除制定积极的目标,COP26还需确保各方都能获得实现这些目标所需的资金。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从现在起到2050年,仅清洁能源和绿色氢气就需高达130兆美元的投资,用来建设基础设施和开发技术以达到净零排放。开发中国家需要帮助,其中许多国家已承诺自定贡献(NDC)减碳行动以获得额外资金来源。但已开发国家在《巴黎协定》中承诺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资金并未兑现。而二十国集团(G20)必须在COP26上兑现这些承诺。

COP26会议还需解决 「巴黎协定规则手册」中许多其他细节,以促进资本流向低排放技术。其中最关键的是关于碳定价的全球策略。在将投资导向净零目标的过程中,必须建立「污染者付费」机制,让企业和政府对其排放负责。

目前包括中国在内40多个国家已各自建立某些碳定价机制,而欧盟正在扩大其碳排放交易机制,以涵盖更多产业,但若要使这些框架真正发挥影响力,碳价必须上升。

这个争议话题需要位于不同脱碳阶段的经济体们共同达成协议,或需徵收边境税以避免供应链套利。国际货币基金(IMF)预计,2030年全球碳价格将达到每吨100美元;相较欧洲目前碳价约68美元,中国新设立的碳交易市场价格仅6.81美元。

但重要关键是,各国代表要有达成协议的决心,因为在能源问题上,价格决定未来。如果碳排放是廉价的,经济体将持续碳密集型态。虽然长期看来,昂贵的化石燃料应会推动再生能源的投资,但短期内只会让最脏的燃料更有利可图,并推高整个供应链包括太阳能组件的成本 。

增加能源转型可用资金、并就碳定价达成共识着实不易。这是COP26代表们面临的歷史性挑战,能否迅速有序地实现净零排放目标,端看他们如何採取行动。

#实现 #承诺 #中国 #资金 #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