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国发生大规模为纪念918事件对日资企业打砸抢的暴力事件,很多在中国的日企为了日籍员工的安全让他们尽速返国,厂房设备都不要了!日本人难道不在乎他们留在中国的厂房设备被砸被烧被抢吗?原来日商到境外投资,资金只有一小部分是用现金去投资的,在当地需要的资金则是透过他们在母国的银行授信额度出面做担保,让被投资的国家的银行就地融资给他们,等到厂房竣工之后再把这些资产押给当地其他银行换取融资,然后用这笔融资款去清偿之前的贷款以解除日本银行融资担保的责任。如果投资环境恶化,日方评估不宜继续经营,日企乾脆就撤出,反正厂房设备的资金都押给了当地的银行,后续的处理由中国的债权银行自己去伤脑筋。
台湾的金融业很不怕死,怎么说呢?台商蜂拥到中国或东南亚设厂,银行也马上前脚跟后脚设立分行或是子行,说的好听是可以就近服务台企在当地融资,但是别忘了,小企业如果原来在台湾就拿不到融资额度,凭甚么他到了境外就能拿到额度?而大客户虽在境外设厂,但是资金调度都还留在台湾,那么台资银行去当地设分行有何意义?上述日本银行的做法,用跨境担保--长程飞弹的模式一样可以支援本国的企业在境外的资金需求,而且抽身也容易,反观台湾的银行是跟着客户一起去犯险,客户只要一出问题,自己也跟着倒楣。
所以台湾的银行要开展海外业务,首先就是要强化同业同盟的关系。从最近的政经情势看起来,台湾往后对中国的经贸往来将持续下降,跟欧洲的关系将逐渐升温,尤其是捷克、波兰、立陶宛等中东欧国家频频对我国伸出橄榄枝,这些国家2020年与我国的贸易额至少有40亿欧元,可是我国的银行在当地完全没有分行,连通匯行也几乎没有。国发团率工商界出访这些国家,相信回国后很快就会订定一些政策鼓励台商跟这些国家做生意。
要加强台湾跟中东欧的经贸往来,当然少不了银行的配合。到当地设立分行门槛高耗时长,最快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强化双边银行的同业往来关系,互相信赖彼此的保证。在此条件下争取对方开过来的信用状由我担任「指定银行」,就不担心出口商会移情别恋;如果是用记帐(Open Account)交易,也可以跟对方银行合作「应收帐款承购业务」(Factoring),由对方银行承担当地进口商的信用风险保障台湾出口商的债权。而且上述的做法也能倒过来做,中东欧的出口商销售货品到台湾来,我们的银行也能承担台湾进口商的信用风险,更进一步甚至还能邀请出口商来我们银行的OBU开户,由我们的银行提供应收帐款融资等服务。
前述方式能强化双方贸易更进一步的往来、增加彼此的贸易额;银行也可以在不设立境外分行的情况下就能走出亚洲将业务延伸到欧洲,除了增加银行外匯实绩之外,也增进了银行外币的流动性。如果台商要去中东欧投资设厂,银行也能透过跨境担保这种「长程飞弹」帮助台商在不动用我国外匯存底下就能直接跟当地银行融资。
如此一来可以促进双边的贸易往来更频繁,对国家、银行与厂商而言,更创造出三赢的局面。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