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气候变迁大会(COP26)正于英国举行,碳定价议题成为全球关注焦点,资诚(PwC)与世界经济论坛(WEF)昨发布《全球碳定价报告》指出,全球最低碳价机制(ICPF)可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12%,实施的成本低于GDP的1%,可协助解决气候危机。

资诚永续发展服务公司董事长李宜桦表示,运用最低碳价机制可加快减排的速度,且不对民生和商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IMF提案最低机制 扩大参与

碳定价是让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变成有价,用价格诱因来引导减量。由于全球不同地区的碳价不一,从每吨碳价0美元到超过130美元不等。今年6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提出了全球最低碳价机制框架,对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体提出不同的碳价,以推动更多人参与减排。

IMF提案推动的全球最低碳价机制,到2030年,高收入国家将达到每吨碳价75美元,中等收入国家每吨碳价50美元,低收入国家每吨碳价25美元(以2018年美元匯率计算),目的在降低将碳排放转移到温室气体排放成本较低的国家,同时鼓励低收入国家参与。

成本低于GDP 1% 有助转型

《全球碳定价报告》评估IMF提出的全球最低碳价机制影响。报告指出,全球最低碳价机制可以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12%,实施的成本低于GDP的1%,且可避免全球暖化造成的经济损失,并可增加碳交易相关收入,抵销一些实施成本。

另全球最低碳价机制产生的大量收入可用来协助最弱势者,对某些国家而言,这个机制最多可以增加GDP 3%的收入,这些收入可重新分配给低收入家庭,并有助于实现转型。

减碳已是走向未来的方程式。工研院产业科技国际策略发展所所长苏孟宗指出,随着净零碳排成为全球共识,所带来的雪球效应,包括环境减碳、能源供给、生产活动、消费模式等,将会是影响台湾未来30年产业发展的最大挑战。

李宜桦强调,实施全球最低碳价机制固然有其成本,但不採取行动对社会和企业带来的成本要高得多。

#碳定价 #实施 #收入 #碳价 #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