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仅存华侨抗日基地「中华会馆台东分社」土地,依法由县府列管移交国有财产署标售,原本县府打着流标5次就可收归国有的如意算盘,孰料再办标售时,150坪的私人土地被建商以1068万元标走,引起地方譁然;县府文化处10日表示,地上建物已列为歷史建筑,买主依法不能拆除或改建。

县府收归国有梦碎

位在台东市中正路精华区的1栋2层楼西式白色建筑,为1927年立委刘棹豪的祖父刘洋等14人筹建,是日据时期华侨从事地下组织抗日的「中华会馆台东分社」,也是全台仅存华侨会馆,2002年被登录为歷史建筑由台东县政府列管,150坪土地为私人所有。

由于所有权人早年过世后,一直没有人来办继承,1990年土地被列管,依土地法规定,列管15年后还是没有办继承,就可移交给国有财产署办理标售。

该土地5年前进行标售,县府也想要买回来,在1次废标、2次流标后,今年再行文请国产署标售,以为会再流标,县府就可以在流标5次后依法收归国有,但却意外被人以高于底价1倍的金额、1068万元高价买下。

中华会馆意外脱标,让文史工作者非常错愕,担心见证台东发展史的歷史建筑不保。听闻「中华会馆」土地脱标,身为发起人后代的刘棹豪也很讶异,但他认为新地主要使用这块地有难度。

新地主使用有难度

「不论地主是谁,歷史建筑物的地位不会改变」,台东县政府文化处表示,该笔土地标售拍定,并不会点交建物,针对中华会馆土地易主,县府文化处将加强督促建筑物管理人和土地的所有人依文资法相关规定,定期巡查访视建物使用情形。

文化处指出,依据文化资产保存法,歷史建筑不得遮盖其外观或阻碍其观览之通道,对毁损歷史建筑者科最可罚200万元,并令其改善。

#流标 #列管 #土地 #中华会馆 #收归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