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长苏贞昌说,倘若核四公投通过,就要重启;但是,蔡英文总统却重重打脸苏贞昌,重申核四重启,不是台湾未来的选项。民进党政府是蔡英文说了算,还是苏贞昌说了算,答案再清楚不过!
2017年民进党重新执政后一年,挟国会多数修改《公投法》,将公投绑大选明文化,当时的理由是减少社会成本与经费。2019年同一批民进党立委,又挟国会多数修改《公投法》,将公投与大选脱鉤,增设2年一次的公民投票日,理由是避免公投绑大选的纷乱。
理想的公投是弥补代议政治的不足,但在台湾,公投已被民进党玩烂掉,每次公投结束,候选「人」顺利当选了,公投「事」也就不重要了。更夸张的是,2018年底选举,即便有7个公投案通过,因为与执政的民进党立场不同,公投结果沦为民进党政府施政参考的大型民调,让排队几个小时才完成投票的民眾,认为公投根本是「庄孝维」。
12月18日的四项公投案投票,行政成本约8亿5700万元,民进党将办理300场下乡说明会,中执会的预算编列是5800万元,国民党也要办理1218场公投说明会,也必定要花一些钱。投入这么多人力、物力、财力,公投的结果会影响政府的决策吗?蔡英文总统已经说得很清楚,核四重启不是台湾未来的选项;其他公投案通过后呢?在民进党眼里,恐怕都会认为不是未来的选项。
日前,绿营「口译哥」赵怡翔出席独派举办莱猪公投座谈会,提到年底公投议题,他说,公投很容易被误导,英国投票脱欧后,后来民调都显示民眾是后悔的。虽然这番论述,被东华大学教授施正锋打脸「公然说谎!」但是,不容讳言,公投通过后民进党可能又会硬拗,认为民眾被误导;届时,台湾恐怕又花了近10亿元,做一个只供政府施政参考的大型民调。
过去,民进党将公投奉为神主牌,主要是《台独党纲》中,明订任何有关独立现状的更动必须经由全体住民以公民投票方式决定。《公投法》从2003年底公布实行迄今,民进党发动多项公投案,却始终不见最关键的台独公投。2017年4月时任行政院长的赖清德副总统,在立法院答询时,乾脆表示民进党执政不会宣布台独,也不会发起台独公投。
换言之,从民进党创党迄今,公投始终都是民进党在选举过程协助候选人胜选的工具,根本不是什么直接民主的象徵。过去,民进党在野时,批评公投为鸟笼公投,主张降低门槛且要公投绑大选;民进党重新执政后,公投成为执政的绊脚石,不仅主动修法将公投绑大选阉割掉,即便公投案通过,因为立场不同,也不打算认帐。
公投劳民伤财,与执政党立场不同,就沦为参考用的大型民调,这样的公投制度,到底有什么意义? (作者为自由撰稿者)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