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举办「以人为本 x 跨域创新」AI人工智慧产业论坛,从台湾产业发展的机会与挑战,到因应全球净零碳排趋势下,要如何善用AI人工智慧协助企业减碳、发展节电的边缘运算晶片等都将是下世代AI新兴应用主题。
工研院总营运长余孝先表示,AI人工智慧应用近年有两大重点,一是协助各行各业创新转型的产业AI化,另一是在产业AI化过程中,因累积或挖掘到共通性需求或痛点后,衍生出更大的AI需求与商机,进而创造出AI产业,也就是AI产业化,第三个重点应该注意的是AI平民化。例如工研院研发的AI眼底镜,让臺湾偏乡/离岛的民眾不需到城市大医院就可以使用AI诊断糖尿病眼部病变、或是打造「AIdea」平台建置议题库、资料库、人才库,让台湾中小企业透过这个平台也可以运用到各种AI技术解决方案与AI人才等资源。第四个重点是政府AI化。
Appier与iKala科技董事、Google臺湾前董事总经理简立峰则认为,近年来台湾年轻世代对于人工智慧科技非常投入,也开始有像Appier等AI新创独角兽出现。此外,AI技术也可以协助提升半导体制程的良率、降低成本,甚至可能加速晶片设计自动化,尤其臺湾应该是全世界少数最适合发展半导体与晶片产业AI化的地方,在电动车产业也有类似的机会。
工研院机械所所长胡竹生表示, AI人工智慧近来演变出以自主决策为趋势结合深层神经网路学的非结构式计算方式,过去应用在自动化流程中的诸多决策,现已无法用事前简单的逻辑或是规则去定义。
工研院电光所长吴志毅就指出,随着下世代AI人工智慧应用产品如智慧驾驶车、消费性与企业用机器人、智慧无人机,甚至是近来热门的元宇宙(MetaVerse) 硬体装置等发展,如何让新兴的AI边缘晶片及架构必须更省电,将是臺湾厂商切入AI人工智慧应用的绝佳机会。
工研院人工智慧应用策略办公室副主任冯文生表示,目前企业要导入AI的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人才短缺、资料收集与标注耗时、缺乏产业应用工具等因素,造成AI应用落地并不如预期的普及。AI工程化概念,希望让AI的应用从资料整备标注、模型开发、应用部署、持续调校等步骤可更加的自动化,以加速AI应用的落地。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