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习拜会后,拜登总统对外已释出一些彼此开始融冰的信息,至少在双方关切的「台湾问题」,双方虽不满意对方的立场,但也彼此朝「相向而行」的方向在调整中,这对台湾而言,特别是对台湾的经贸而言,是个值得注意的重磅信号。

倘若,中美双方在充分认清及体认:彼此经贸上无法脱鉤、无意一战、且无须一战时,这种关系将会是在拜登政府主导下「美中竞争」关系下的2.0版。拜登政府须说服美国政府及人民,他的新竞争与对抗主义,是有别于川普的纯对抗,虽无法完全压制中国,但至少对美国及美国百姓、民生是相对有利的。因此,虽不满意,惟应可勉强接受。

中国在减碳的大帽子下,从9月底的「拉闸限电」开始,给予美国年节送上通膨的大礼,美国10月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现已飙升至6.2%,创30年来新高,而美国联准会主席鲍尔也一反常态地宣称要开始提升利息,用以压制通膨,可见事态已到相当严重的程度,而美国前财政部长桑默斯(Lawrence Summers)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曼(Paul Krugman)间的论战,看来是桑默斯占上风,升息已是不可免,美国经济的裤腰带可得要再勒紧一些。

虽中美两大国都各有自己的问题,大家要比赛的是处理自己问题的能力。美国所自豪的民主政治,但其「交易成本」本来就相对较高,这一定会反映在经济活动上,以旧金山至洛杉矶研议多年的高铁为例,迄今仍无任何的可能,就此来看,现今美国因塞港而导致的供应链问题,已成拜登政府的头痛问题,而其背后不论是卸货、运输、(及缺人手下的)厂商铺货、补货等都会是一关关的难题,而其所伴随而来的更高成本,当然也为美国通膨再添薪火。

美中间在今年3月阿拉斯加的会谈中,中方代表明确地表达,不接受美国从实力的观点与中方会谈,是继川普对中发动贸易战后,美中关系又一新的分水岭;而上述习拜会,更确立了此一新分水岭态势。为此,习近平说:「世界很大,可以容得下中美两国」,当然,也确立了中美两国在经济领域上的G2领导地位。

美国与中国第一轮贸易协议约在一个多月后就期满终止,美中新「竞争」关系的进一步确认,对两国来说都是重要的。为此,我们可以合理的猜测,一个外人看不到的中美贸易协商,可能已在紧密地进行中。

从中国大陆来说,此一新协议的签定除可摆脱上一轮川普强势主导下,中方委曲求全的阴影外,更可在协议中要求美方同意,若美方在诸如涉台事务上有「越红线」之举时,中方可以停止或缓执行此一协议,若此,则美中贸易协议,就有可能影响到台湾,也可直接对台湾有新一波的约制。

事实上,近日季辛吉在接受美国媒体专访时说,依他的判断,「我不预期(未来十年内中国)会全面攻击台湾」,但「可以预见,中国将採取削弱台湾看起来已实质自治的能力。」若此,则上述结合对美贸易协议的签订,就成为其全面性弱台政策中的一环,而其恰与拜登结合国际间盟友抗中,彼此相互借镜。当然,上述情形尚未出现,但有关中共对台湾企业政治献金一事的追究,或也可一叶知秋。

尔今,美国需要美中贸易新协议,世界及欧洲国家也需要中国制造商品,季辛吉预见中共对台更强势的弱台政策下,「台湾经济」及相关企业,应会是首当其衝者。

#美中 #拜登 #协议 #中国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