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气候行动追踪组织(Climate Action Tracker, CAT)的数据,当前各国政策将使全球升温2.7度,预估范围落在2度到3.6度之间。在COP26做出各项承诺之后,最新预估显示,即便全面实施各方宣布的所有措施,包括新订或修订版之国家自定预期贡献减碳目标及净零碳排目标,全球升温幅度将控制在1.8度,范围为1.5度到2.4 度。
升温范围之大,反映高度不确定性
由于升温预估隐含极大的不确定性,对于总体经济的影响范围也异常广泛。根据各国央行与监管机构所开发的绿色金融体系网路(NGFS)情境架构,我们认为,接下来全 球很可能迈向无序转型,亦即各国之间可能出现政策分歧。
这表示以实体风险和转型风险带来的损失而言,全球GDP可能会显着低于之前的趋势。重要的是,这些损失不会累积到本世纪末才实现,而是在未来20年将最为显着,这些衝击也不会只影响新兴经济体,而是所有已开发国家都必须共同承担。
实现净零需要全新融资决策
COP26使各界体认到,在各国与国际层级必须制定一致的激励措施,以带动公私部门资金流动;这对于实现全球净零转型至关重要。然而,疫情使公共财政承受莫大压力,政府必须做出截然不同且往往艰难万分的政策决定,才能在这方面有所进展。除了活化碳权市场外,碳税和其他缓解措施也可望带来可观的收入,如有效利用,甚至可以支持公平转型。
这类政策可能存在政治敏感性,尤其若在中期导致GDP暂时下滑与通膨压力。这可能会促使各国出现更为分歧的转型前景;从长远来看,有能力进行彻底改革的国家应该更能看到显着成效。
碳交易市场发展带动通膨持续升温
要实现净零碳排,碳定价仍是推动二氧化碳大幅减排的主要机制。根据NGFS,在整个转型过程中,全球碳价必须上涨数倍。若以2010年美元为计价基础,全球碳价于2030年将达每吨二氧化碳200美元,2050年达近700美元,才有机会将升温控制在1.5度以内。如果是无序转型,则需要更高的碳价或加速涨价。
无论採取哪种方式,都可能导致转型期间通膨维持更久,且波动性更大。但目前由于各国碳定价高度分歧,我们预期在欧洲等率先推出规范的地区将较受到较为明显的价格压力。
成熟市场需与新兴市场共同承担
COP26也突显新兴市场国家和成熟市场之间的重大差异,从经济发展周期所在阶段、面对气候变迁的脆弱度到调适成本,尤其是仍高度仰赖煤炭能源的国家。
无疑地,美中合作有助于向目标迈进一大步,但未来COP27将需要成熟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展开更具体的协调与责任分摊,以实现全球净零碳排的目标。各方持续在自身的国家利益与全球共同目标之间寻求平衡,但至少大家开始关注急需儘早解决的关键问题。
儘管如此,迈向净零碳排的路径似乎出现分歧,其中,COP26所强调的做法跟目前主要排放国的作为截然不同,因此各界必须採取进一步的行动,以因应无序转型的潜在风险。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