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府改造新北首座都会型人工溼地「漳和溼地」,将栖地优化展开生态环境营造,模仿台湾自然溪流,创造与原本溼地不同的水域环境。机关团体及一般民眾自20日起可预约明年1月导览课程。
新北市环保局表示,漳和溼地占地6.7公顷,水域面积约0.9公顷,原为早期中和地区农业耕作的蓄水埤塘与灌溉水路,在周边土地利用模式逐渐取代农业耕作后,有感于埤塘与水路失去功用甚为可惜,因此借镜大汉溪人工溼地经验,向高速公路局认养土地净化中坑灌渠水质。
环保局指出,先前因高速公路局展开溼地内的桥梁补强维修工程,考量民眾参访的安全性而暂停开放,但仍效发挥人工溼地水质净化果效外,也因人为干扰减少,因此许多保育类、特有物种或曾濒临绝种动植物在溼地园区内被观察纪录,如红尾伯劳、台湾八哥、大冠鹫、台湾蓝鹊、金背鸠、五色鸟、白头翁、褐头鹪莺、斯文豪氏攀蜥、盘古蟾蜍、食蛇龟、大安水蓑衣、台湾萍蓬草、绶草、水社柳、台湾水蕹及风箱树等。
环保局表示,这次透过前瞻计画「全国水环境改善计画」改造,增加溪流型态、栖地多样性,包括以近自然式溪流,利用块石跌水营造高低落差,增加水体与空气接触时间来提升水中溶气,加速微生物分解污染物,并模仿台湾自然溪流上游窄下游宽的特色,创造与溼地截然不同的水域环境,增加栖地多样性与景观价值。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