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十年,大型科技公司不断开拓金融服务业务,涉足支付、保险和信贷等领域。总部位于美国的亚马逊、苹果、Meta(前Facebook)、Google、微软等公司都推自己的支付服务,与该领域传统企业短兵相接。中国的蚂蚁集团和腾讯也已在中国金融业占据重要地位。
这也引起金融监管机构的重视。早在2019年,金融稳定委员会就警告科技龙头进入金融服务领域可能对金融稳定形成新的威胁,但同时指出,科技龙头加入可望促进金融服务创新,增加多样性,提高效率。科技龙头企业藉合作、收购等方式,在金融服务领域进一步扩张。据CB Insights资料显示,2018至2020年,Meta、苹果、Google、亚马逊等四家公司投资在金融科技企业年均投资额合计24亿美元,其中,Apple收购初创支付平臺Mobeewave的最令人瞩目,iPhone从此成为非接触式移动支付工具。
儘管科技业进军金融服务业的干劲十足,实际进展却不愠不火。现有金融机构地位依旧坚挺,同时无数金融科技颠覆者蓬勃生长,移动支付、数位借贷、理财等领域的企业成长迅速。
另一个发展趋势在新兴市场,从全球网民的组成可以看出,网路的发展重心正逐渐从成熟国家转移至新兴市场。如今全球共有47亿网民,其中约10亿于2013年至2017年间首次接触网路,更重要的是,这10亿新网民大部分都来自新兴市场国家。2017年至2021年,新兴市场国家网民数量预计将再增加10亿。
20亿新网民需求带动许多新兴市场形成自己的科技生态:中国便是明证,但绝不是个案。这些本土科技生态逐渐发展成熟,催生出新产品和服务,也孕育一批本地甚至区域性网路领导企业。
本土龙头企业能根据当地民眾的具体需求及监管要求,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衝击全球科技龙头在新兴市场的主导地位。想在新兴市场获得成功,通常需採用当地语言的方案,但全球科技龙头可能忽视市场变化,或因同时于多个市场发展而顾此失彼。
波士顿谘询公司2020年针对100家新兴市场科技公司的研究显示,新兴市场企业儘管规模尚小,但平均营收增速是标普500科技公司的六倍。即使在中国,当地大型网路领导品牌已取得支配地位,新势力仍不断涌现,与老牌龙头企业争夺特定产品和线上购物市占率。表面上看,科技龙头似乎是所向无敌的巨无霸,凭藉数位技术威力大举颠覆传统经济。背后却还有另一番景象:一群规模较小、专业性更强、灵活度更高的竞争者正撼动科技龙头的支配地位。从电商、居家协作工具到金融服务,只要有大型科技公司的地方就有新兴企业发动挑战。
各个领域都不断涌现出挑战者,其中一些还有望成为下一代全球科技巨头。由于科技龙头在各指数市值占比极高,若投资者安于现状,冀望大型科技公司能永保竞争力,那么风险将近在咫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