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国务院国资委日前发出通知,要求中央企业採取加强应付帐款和应付票据管控,做实清理拖欠中小企业帐款工作。今(2022)年起,除原有合约已有书面约定外,原则上不再开具6个月以上的商业承兑匯票和供应链债务凭证,防止变相延长付款时限。有台商表示,此举可缓解当前大陆中小企业及台商现金流压力,对于优化营商环境而言,也是一大改革落地。
应配合供应链融资
上海台协副会长蔡世明表示,大陆中小企业及台商当前面临的压力,现金流的确存在困难,但要向金融机构贷款,没有相应担保是非常不容易的。许多中小企业及台商喜欢与有国资背景的单位做生意,但如果这些国资单位拖欠帐款,就会造成下游资金困难。「现在国资委能从源头要求,对于改变整个供应链或大陆的商业环境,都是非常好的消息。」
国资委并要求,各中央企业严格票据等非现金支付管理,新签合约要明确约定支付方式和时限,不得利用优势地位强迫中小企业接受非现金支付;新签合约未事先书面约定非现金支付的,事后原则上不得透过补充协定等方式约定或使用非现金支付,确需事后使用非现金支付的,应当承担资金成本。
该通知还提出各中央企业要积极发挥产业链「核心」企业作用,支持配合上下游中小企业展开供应链融资,助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实务上,即便台商没直接与国资单位做生意,但因为票据本身有流通性,且比较大的国企开出来的承兑匯票基本上有一定价值,企业都有可能从上下游收到这样的商业承兑匯票,当资金流紧张的时候,大多会用一定的贴现转给其他人,也就是必须让利。
帐期缩短节省成本
一名台商指出,通常这样的承兑匯票帐期不会跨年度,如果是年初开具的话,大多要到7、8月才能兑付,甚至还有更长帐期的。「付款期太长的话,会造成整个的周转期跟着延长,资金流压力不小,贴现也要付利息。帐期如果能合理缩短,就可减少不少中间环节成本!」
通知还明确中小企业以其持有的集团内单位出具的商票、供应链债务凭证、应付帐款办理贴现、保理等融资业务的,不得拖延确权,不得将融资机构限定为集团内部机构(平台),严禁高息套利。此外,要求各中央企业扎实做好拖欠线索核实处理工作,及时有效回应中小企业诉求。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