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迁大会(COP26),会中通过《格拉斯哥气候公约》,公约要求把全球气温升高幅度控制在摄氏1.5度以内及逐步减少煤炭使用,以舒缓极端气候及朝向净零碳排的目标迈进。面对净零碳排趋势,再生能源发电成为能源供应链中最重要的减碳手段。此外,臺湾产业界正面临国际大厂要求生产端符合RE100倡议,承诺达成未来100%使用再生能源的目标。我国身为世界关键零组件的重要供应者,发展再生能源已经不只是实践对地球环保的承诺与国际趋势,更是攸关我国产业发展存续最重要的使命。然而,能源转型是否顺利,端看我们如何实践以下的四大关键议题。

▍第一、建立全民共识。再生能源发电装置不像传统电厂远离社区,由于其分散特性,建置地点可能是在你我周边。不可避免的,它的出现难免会有环境影响以及土地使用的疑虑。若是人们对再生能源的认识不足,其发展就会出现重重阻力,因此发展再生能源的第一要务必须要有全民共识。单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人民、政府、产业三个角色相互合作,缺一不可。以美国发展再生能源最积极的加州为例,加州政府透过立法与奖励,鼓励产业与居民投入再生能源的生产,装设与使用,在社区上形塑使用绿电我骄傲的氛围,由于绿电使用的强劲需求,人人都可投入成为绿领阶级的一员。

▍第二,拟定具延续性的绿能政策。建构低碳永续的绿色家园不是一蹴可几,再生能源推动的方向与做法因环境而异,当推动过程中遇到问题,政府与人们都在学习,寻找最适合的解决方案。回顾其他国家发展绿能的发展歷程,也是累积一、二十年的努力才有现今成就。丹麦是欧洲草根兴起透过人民与政府的协力合作,完全走向再生能源转型成功的案例。因此,再生能源政策推动上必须将眼光放长放远,政府应结合产官学研共同擘划短、中、长期发展蓝图,让臺湾在迈向扩大再生能源布建的道路上有迹可循。

▍第三、运用新兴科技克服间歇性挑战。由于再生能源发电容易受到太阳、风力等天然因素影响,不如传统电厂发电来得稳定,这也是人们对再生能源供应疑虑最深的地方。但从国外成功经验可看出这并非是无解题,臺湾可透过强韧的电网系统、快速反应的电力机组与储能技术等方法来因应,积极找出解方。

▍第四、培养绿领人才。再生能源是新兴的能源产业,它能开创新的商业模式,创造新型态的经济架构,而发展此新能源产业的关键在于人才的投入。政府应携手产学研建立完整绿色能源生态链。这个生态链涵盖学术研究、产业应用、技术研发等,特别是学界结合产业一起投入人才的养成,才能茁壮再生能源竞争力,进而促进经济成长。

当使用再生能源的比重逐渐增加时,电力管理上也必须革新,除了供电端力求稳定,我们更要纳入电力需求端资源,透过公私协力全民携手合作,建立「电力承载顺序(Loading order)」思维与价值观,明订出专属臺湾的电力资源使用优先顺序,确保每度电都能被妥善利用,让电力的供需稳定又符合减碳的要求。

所谓电力承载顺序是指当电力系统面对用电量攀升以及负载端多样需求时,解决电力供需稳定的优先顺序,其顺序主要从三大关键要素来考量,第一,聪明用电。藉由提升能源效率来节约能源、并透过需量反应来转移尖峰负载,把每度电用到极致;第二、扩大绿能使用。运用太阳、风力等天然资源,提高再生能源发电占比,并建立配套措施稳定供电,如此就能有效减碳并降低对进口能源的依赖度;第三,若上述两种方案仍无法满足需求,则选择污染较低且效率较高的天然气发电,并採用碳捕捉及发展碳循环技术,致力减少碳排。透过这三大原则规划电力资源优先使用次序,即可解决用电需求,亦可延迟或降低建置传统电厂的投资成本,同时落实减碳政策。

面对全球气候变迁挑战,没有人是局外人,为了臺湾这片土地、下一代、以及永续发展,我们必须建立全民共识,积极投入再生能源发展,并导引电力承载顺序的思维与价值观,共同以草根运动(Grassroots Movement)之精神,从基层启发推动电力系统转型,携手迈向绿色永续的未来。(本文作者为工研院电网策略室副主任暨成功大学教授张简乐仁)

#稳定 #资源 #臺湾 #建立 #产业